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連續數日,京師政壇一片忙碌,各類官員紛紛就把漢那吉事件上疏言事。贊成收留者有之,反對收留者亦有之,更有甚者,居然還建議直接將把漢那吉殺了祭旗。
但一連三天,皇帝沒有下旨、沒有批覆,內閣也沒有就這一問題向六部及各衙門通報最終決定,給人的感覺就彷彿是皇帝和內閣都沒有拿定主意一般。
真正一封接一封連續上疏,堅請收留把漢那吉的,是王崇古、方逢時和吳兌三人。
這三位,王崇古是宣大總督,方逢時是大同巡撫,吳兌這位高拱門生則是新上任的宣府巡撫。
也就是說,主管宣大二鎮的三位主要邊臣已經全面倒向接受把漢那吉請降,京中的“主戰派”勢力因此痛心疾首,不過由於邊臣的特殊性,一般不容易被彈劾,所以大家只好紛紛上疏,請求皇帝趕緊拿定主意,頒下敕令以定人心。
第四日,皇帝選擇了從諫如流,正式透過內閣頒佈敕令:接受把漢那吉請降。
不過,內閣對這道看起來過於簡單的敕令做出了一定的解釋,透過各種渠道表示:接受把漢那吉請降不代表朝廷畏懼俺答,恰恰相反,這是對俺答無所畏懼的表現——畢竟接受把漢那吉請降很可能直接激怒俺答,而眼下俺答的大軍不僅已經回到豐州川,還從豐州川汗庭發出了大汗金令,正在進一步集結兵力,眼看著就是要大打出手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大明仍然堅持接受把漢那吉來投,這不是無所畏懼又是什麼呢?
這個說法,主戰派們勉強可以認可,但是同時又紛紛上疏,表示應該責令當地邊臣整軍備武,嚴防死守,給俺答一點顏色瞧瞧。
要是往常,皇帝對這種上疏的回應通常只有三個字:知道了。
但是這一次不同,皇帝很是鄭重的透過司禮監的硃批告訴群臣:已經要求各地邊軍加強防備,同時還在與內閣商議派人親臨巡視宣大二鎮。
京師百官聞之,紛紛彈冠相慶,瞧他們那揚眉吐氣的模樣,倒彷彿已經取得大勝,把俺答抓來獻俘太廟了一般。
然而等到第五日清晨,這種歡慶的氣氛頓時變成了集體愕然。
因為這一日,皇帝又下了旨:工科都給事中程文代天巡視宣大等處防務及軍備事宜;太子伴讀高務實代太子觀政宣大防務及軍備事宜。
工科都給事中程文是高拱的門生,而高拱是支援接納把漢那吉的,由他代天巡視宣大,百官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家本身就是科道言官,雖然一般來說巡視地方應該由十三道監察御史去辦,但科長出馬也不是不行,畢竟科道一家嘛。
只是,這巡視防務的事,難道不應該交給兵科?怎麼派出的工科都給事中?難道光巡視一下各地工事堡壘就算了事?
疑惑歸疑惑,不過這個問題總還不算大,大家遲疑了一下也就認了。
真正不理解的,還是在於第二條:太子伴讀高務實代太子觀政宣大防務及軍備事宜。
太子伴讀代太子觀政,這前半句沒有問題,可是……讓他去觀政宣大防務及軍備?
陛下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太子殿下才幾歲啊,就有必要觀政宣大防務及軍備了?他高務實才幾歲啊,就有本事代太子觀政這種大事了?可別剛到宣大,俺答大軍打了過去,把這位代太子觀政的小“學士”給嚇尿褲子了吧?雖說大夥兒也沒怎麼把他這個“假侍讀學士”當真,可不管怎麼說,那也是特旨欽命的“學士”老爺,要是被北虜給嚇尿了,這天下官員可就都跟著顏面無光了啊!
不過幸好,這道聖旨還有下文:太子伴讀代太子觀政,須堅持只看不說、只聽不言、只查不究三項,一應觀政所感,不得片語外洩,待回京後向朕及太子詳細回稟。
看到這句補充性質的說明,大傢伙總算不像剛才那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