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章 口蜜腹劍(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務實一邊想事,一邊跟陳矩走著。
明朝不是清朝,沒有什麼紫禁城乘輿、紫禁城騎馬之類的特權,再如何位高權重的大臣進宮,都得老老實實走路。歷史上沈鯉做閣老時年事已高且身體不好,抱病朝見摔了不少跤,還被史冊記載“世人憐之”,高務實當然更不可能例外,就算從進宮到太子所居路途實在夠遠,也只能步行。
但走著走著,他發現有些不對勁,忙問道:“陳公,這似乎不是去慈慶宮的方向?”
“啊,奴婢該死,是奴婢忘記說了。”陳矩解釋道:“慈慶宮雖是太子正宮,但因為太子年幼,聖上甚為憐惜,遂命太子暫居鍾粹宮,方便貴妃娘娘前往探視照料。”
高務實鬆了口氣,心道:怪就怪那些電視劇裡只要在皇宮裡走的路線不對,基本全都要出事,搞得我提心吊膽……不過隆慶這個人,對兒子那是真的好。
不過……走到鍾粹宮那是真的遠啊,我以後難道每天都得這麼鍛鍊身體麼?
高務實想了想,好像真的只能這樣了。怪就怪中國的皇家園林、皇宮歷來講究規模,越修越大,明代這個紫禁城也是如此,以至於從宮外步行到其中心,都要用很長的時間,而鍾粹宮更是在後宮的東六宮,就更遠了。
這當然可以用提前出發來解決,但對於臣下來說,尤其是高務實現在這具身體來講,每天要走這麼長的路,就成了一件苦差事了。
估計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到了清朝之後,就出現了紫禁城騎馬或乘轎,也稱為賞朝馬,這兩項特權成為對宗室王公及文武重臣的一種非常崇高的禮遇。絕不是後世那些戲說歷史的人任意編造的,隨便一個督撫就能騎馬、坐轎進宮的。賜肩輿或賜紫禁城騎馬,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哪些人可以這樣做,但從歷史記錄的情況中,也能看到一些章法。
高務實心裡嘀咕: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有足夠的影響力,至少把這兩項特權給弄出來,要不然,就不說什麼臣下累得慌了,至少這也是平白無故的浪費時間,降低行政效率啊。
不過這事兒可能很難辦,畢竟高務實也知道,由於朱元璋的緣故,明朝的某些規定一直都很扯淡,甚至可以說是為了顯擺而顯擺,十分惹人生厭。反倒是他一直瞧不順眼的清朝,雖然對百姓簡直呵呵,但在這種對臣子的態度上,卻比明朝人性化得多……當然也有一個發展過程。
就說這個紫禁城乘轎和騎馬吧。清初時,還僅有少數近支王公准許騎馬進入紫禁城,而且只能進入外城部分,到景運門外下馬,其他大臣只能循明朝舊制,徒步入朝。
“國朝定製,王、貝勒、貝子皆乘馬入禁門,至景運門下騎,諸大臣一仍明制。”東華門、西華門旁和午門前的左闕門、右闕門外,各立石碑,用滿蒙漢藏維及託忒蒙文六種文字鐫刻為“至此下馬”和“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下馬碑直到後世高務實去旅遊時都還存在,顯示出一代定製和宮廷威嚴。
正式的明文允許大臣們騎馬入宮,始於乾隆時期,主要是考慮到大臣們星夜入朝,遇到雨雪天氣,行走不便。此外,內外文武大員立有重大功勞,或受到特別恩寵,也會特許“紫禁城騎馬”。如乾隆中,大將軍嶽鍾琪因為討平“兩金川”土司,特賜“紫禁城騎馬”,兆惠以徵西北迴部軍功特許“紫禁城騎馬”等。退休文臣錢陳群於乾隆三十六年赴京給皇太后祝壽,特命紫禁城騎馬,當時視為一種殊榮。到嘉慶時更特許年過七十的大臣,可以在禁城中乘坐一種小轎,從此才有了紫禁城乘“肩輿”的事情。
《嘯亭續錄》有一段記載:說明了賜“紫禁城騎馬”在乾、嘉時期的大概情況:“乾隆中,上念諸臣待漏入直,每遇風雪,徒步數里,甚為顛蹶,因特許諸閣臣乘馬入內,以示榮寵。嘉慶己巳,上特旨諸大臣年逾七十者,賜肩輿入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