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廿六)文華召對(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種辦法能夠達成這一前提。
第一種辦法是使用攻城器械為掩護,強行將大量火藥送到城牆腳下。但這種法子太過明顯,城樓、城牆上的我將士見了不可能無動於衷,一定會想方設法摧毀攻城車,亦或者射殺、炮擊攻城車的推車士卒,使其無法達成目的。
第二種辦法則是挖地道,只要把地道挖到城牆腳下,再將密閉火藥埋好,牽上引線,遠遠的點燃就能實施爆破。
不過對於這種手段也不是沒有辦法應對:我軍城中必有地聽,可以查之是否有人在挖掘地道,如果發現蒙軍在挖地道,無論是灌水也好,灌毒煙也罷,甚至派兵反挖地道,在地道中與其對射、肉搏,都是可以破解此法的。
皇上,蒙古騎兵之威在於騎,一旦是在地道之中近戰,我軍反而勝算大增,這一點蒙古人自己也知道。故,只要地道被提前發現並出手反制,臣以為布日哈圖便不太可能強令其部繼續作業。”
朱翊鈞稍稍心安,對宋應昌道:“本兵千萬記得,在給徐三畏的部復中一定要寫明南寧候方才這些反制舉措,切莫大意失荊州。”宋應昌躬身領旨。
“除了炸城牆,布日哈圖還可能有什麼手段在短時間內攻破甘州麼?”朱翊鈞又問道。
董一元道:“臣以為察哈爾蒙軍遠道而來且行軍甚快,想來仍是以騎兵為主。如此便不太可能擁有大量火炮,故只要炸城之法不得施展,應該就不會有其他什麼快速破城的手段了。”
高務實則伸手做了個制止的動作,沉吟道:“臣倒沒有這般樂觀,因為此事之中還有個變數是朝廷目前尚未弄清的。”
朱翊鈞問道:“什麼變數?”
“肅州之陷。”高務實思索著道:“臣若是沒記錯,自伐元之戰得勝後,戶部、兵部已經向西北諸鎮提供了超過五百門新式二、三號火炮,其中肅州至少應該獲得了超過三十門。
然而此次肅州方面顯然警惕不足,導致快速淪陷,以至於如今這三十門火炮不知是否已然落入布日哈圖之手。倘若布日哈圖得到了這三十門火炮,那麼其只要能夠合理利用,對於甘州城防而言便不啻於一大威脅……”
高務實沒去過甘州,因此說到此處也不得不朝董一元詢問道:“董總戎,甘州城池是否堅固,是何形制?”
“甘州城啊……末將當初進軍青海,倒還真駐紮過甘州兩個多月,算是比較瞭解。”
董一元想了想,道:“甘州城始建於西夏以前,前元大德年間曾經擴修,至大二年重修,據說當時甘州城周長九里三十步(一步等於五尺)。洪武二十五年,都督宋成於舊城東面增築三里三百二十七步,總計周長為十二里三百五十七步,高三丈三尺,厚三丈七尺。
至於城防,甘州城牆東、西、南、北正中各開一門,各門上鑲刻橫額,東門為揚煦門,二門為寅賓門;西門為懷新門,二門為廣德門,三門為宣威門;南門為延恩門,二門為時薰門,三門為行燻門;北門為鎮遠門,二門為永康門。
各城門頂上和城牆四角都各建一座三層飛簷挑角的門樓和角樓;正門之外都築有甕城;城四周建有護城河,深一丈七尺,寬三丈七尺,連城門的河面上各架一座石孔橋。
城東、南、北三面築有城郭;東郭長四里一百三十步,高二丈二尺,厚二丈一尺;南郭長二里二十四步,高、厚與東郭相等;北郭長佔東郭的一半,高、厚亦與東郭相等,唯城西未建城郭。”
朱翊鈞插嘴道:“此僅城池形制,那麼城防呢?”
“皇上勿急,容微臣道來。”董一元繼續道:“嘉靖三十八年,巡撫都御史陳裴察看河西防務時,發現甘州城牆全是用沙土夯築而成的土城牆,城門皆為木板,因此督率守軍在城四周各修築敵臺六座,共二十四座。
此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