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章 朝歸倭附(卌三)“千古”的誘惑,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江的作用是最大的。

如果要為後世的朝鮮找一條母親河,那肯定就是大同江了。能夠成為母親河的必要條件就是,它的下游地區可以提供足夠面積的沖積平原,而這片平原在它所處的地緣單位中居於核心地位。從這點上看,大同江最有能力成為朝鮮半島北部的母親河。

高務實此處附帶了一副京華為朝鮮繪製的堪輿圖,並比照此圖進行說明:觀察朝鮮半島北部的輪廓會發現,它的西側靠近黃海的這一面有一個三角形的凸起。構成這個三角地帶的骨架的是那些從東北山地漫延過來的丘陵,而填充於其間的平原,則主要是大同江水系的作用。

這個整體呈三角形的平原-丘陵地帶,成為了朝鮮半島北部最具地緣潛力的地區,也當然的成為了這半島北部的地緣核心。因此燕國人如果想在朝鮮半島有所作為的話,戰略目標就是佔據這個地緣核心區。

至於說東北部的那些山地,並不能激起農耕民族的興趣。畢竟在那個時代,佔據了一個地區的核心平原,就可以被認為是控制了周邊的山地。

雖然,這些平原政權甚至不會有興趣向那裡象徵性的派駐官吏(除非有交通要道),而如果生活在山地之中的邊緣民族,只要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的話,他們往往也可以接受這種名義上的領導,畢竟很多生活必須品,需要與平原地區的居民進行交換。

大同江下游所處的這片平原地帶,在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半島北部的地緣核心。而在這期間,到達此地的族群,都選擇了在這片三角地帶的北部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

作出這個選擇,一是因為大同江干流在這片三角地帶的北部(南部是以載寧江為主大同江支流沖積而成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朝鮮半島的地緣壓力主要來源於北方,也就是遼東半島方向。

於是,就必須將主要的資源集中在北線,以保有自己的戰爭潛力。否則無論是華夏族,還是東北漁獵民族,都可能快速突破大同江防線。換句話說,以大同江下游地區的的戰略縱深,沒有可能搞逐級抵抗,必須在第一時間擺出決戰的態勢。

大同江之側的這個政治中心,自然就是平壤,因此這片與丘陵相間,面積和平整度甚至還不如“下遼河平原”的地理單元,也被高務實在文中稱為“平壤平原”。不過高務實又解釋道,事實上“平壤”這個名字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並非為朝鮮自身所創。

在燕人進入朝鮮半島之時,它的名字是“王險城”。而既然稱之為“城”,當然意味著已經有成熟的政權,先於燕人一步盤據於此了。

這個政權以及所屬的族群,大明皇帝與五位閣老並不陌生,它就是由當年不願歸附周朝的商族遺民所建立的“箕子朝鮮”。

高務實在這裡解釋了周人將燕國封建在華北平原北部的原因。實際上,燕國封建的戰略目的,很大程度就是為了防止商人再度進入華北平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燕人需要將整個燕山以南地區納為有己有,並以燕山山脈為天然防線,做到了這一點,也就足以保證周王朝的地緣安全了。

也正因如此,燕人在將燕山以南整合完畢以後,長期沒有北進的想法,直到戰國後期迫於南線的地緣壓力,希望向燕山以北尋找新的戰略縱深時,才開始向燕山以北進行滲透。

然後高務實又繼續分析,為什麼當年箕子沒有選擇以下遼河平原為據點,而是繞過遼東半島,進入了朝鮮半島。他認為,這當然還是與下遼河平原的敏感位置有關,選擇在這樣一個樞紐地區立足,即使暫時感受不到華北平原的地緣壓力,但沿西遼河方向東進的遊牧民族,和東北平原腹地的漁獵民族,也不會讓他們感到安全的。

因此朝鮮半島北部的平壤平原,就成為了商人安居的世外桃源。箕子和他的子孫們也的確在也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