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章 朝歸倭附(卌三)“千古”的誘惑,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翊鈞先把這套說法複述給五位閣老聽了。作為首輔,王家屏對此顯然頗為意動,他既不是實學派官員,也不是心學派官員,而是典型的傳統理學支持者,很樂意站在傳統的“安全思維”角度看待問題。
按照皇帝轉述的高務實這番話來看,朝鮮是遼東的保障,遼東是京師的保障,京師是華北的保障……而接下去毫無疑問,華北就是中原的保障等等,依次都可以推導。
那麼簡單的說,就是大明直轄朝鮮,將會大大提高國家的整體安全性。作為傳統官員,國家的安全必定是擺在王朝所需要考慮問題的第一位,王家屏自然十分意動。
並且,傳統官員還有個特點,那就是一旦覺得某件事很重要,他們往往願意為此投入巨大的國家成本。
舉個例子,在黃河氾濫日益嚴重的大明,漕運不如海運已經變得非常現實的時候,朝廷依然會因為“百萬漕工衣食所繫”而遲遲無法堅定改漕運為海運的意志,翻來覆去好多回,直到高拱、高務實伯侄二人改革才算結束。
王家屏雖然意動,但由於此前對朝鮮的關注度很低,因此也免不得懷疑這個說法究竟是真是假,亦或者說有幾成是真,因此提出了疑問:“皇上,南寧候這番說法可有更多證據可以證明?”
不僅他這樣說了,其餘四位閣老也都朝朱翊鈞望來,顯然對此也頗為關心。這不奇怪,如果有證據可以左證,之後也好說服外朝其他官員,這對內閣而言十分重要。
朱翊鈞笑了笑,道:“朕這裡有日新在赴朝之前一份密奏的附文,其中對於遼東與朝鮮的各種關聯寫得十分透徹,諸位可以一觀。哦,對了,日新這裡還弄出了一個新詞,叫做地緣結構。”
他說著,起身在書架上翻了翻,找到一本薄薄的冊子,示意侍候在身邊的劉平遞給王家屏。王家屏起身雙手接過,立刻看了起來。這本薄冊的字算不上太多,王家屏看完之後又遞給梁夢龍,然後依次在幾位閣臣手中傳閱。
在高務實這本密奏“附文”之中,一開始就談到朝鮮半島與東北平原的主要山脈——長白山脈的地理結構。[注:高務實在此處解釋了“東北平原”概念。]
對於一條山脈來說,古人往往會將自己視角所及的某一段單獨命名。而基於技術的發展,後世之人則會發現,這些有著繁雜名稱,相互之間有連續關係的山體,其實都是一組大的山脈的組成部分。而位於其中的主脈往往會向四周輻射出一些看似單獨存在的山體。
後世所說的“山脈”,往往只是主脈,而那些延伸的山體,在正式的檔案中往往還是有單獨的名稱。
比如中條山脈、五臺山脈、恆山山脈,其實都是太行山主脈向不同方向的延伸。就太行山的情況而言,如果不包含這些支脈的話,可以稱之為“狹義的”太行山脈;而如果包含這些支脈的話,就屬於“廣義的”太行山脈。
由於高務實不可能在明朝這個時代展示出什麼衛星圖,因此對於山脈概念只能用“根據京華礦業勘探發現”來打馬虎眼。好在京華的勘探能力現在整個大明沒人會懷疑,倒也能自圓其說。
他在文中所分析的長白山脈,也存在這樣的情況。他在文中分析道,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看,“長白山脈”是橫亙在整個東北地區東北部的山地的合稱。其實北部直抵三江平原(最北的山地為“完達山”),南部則貫穿遼東半島,與渤海相接(最南的山體為“千山山脈”)。
由於長白山脈很好的庇護了東北平原的東部邊境,因此很多時候它往往被認為是東北平原與朝鮮半島的地理分割線。而實際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這是因為長白山脈主脈在向南伸展至後世的中朝邊境中部時,並沒有單純的向西南方向的遼東半島延伸,而是同時也向東南方向朝鮮半島延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