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平倭(十二)真作假時假亦真,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下請求議和,同意兩國對等貿易,並將漢江以南割讓日本?”
沈惟敬點頭稱是,然而小西行長卻大笑道:“這般兒戲會有人相信麼?況且一旦被發現,你我可都長不出第二顆頭顱。”
沈惟敬自信無比,笑答道:“此事除你我二人之外,三國君臣皆蒙在鼓中。只要我等佈置得當,謹慎籌備,三國各方自會相信。依我看,在事情被發現之前,兩國之兵都早已撤回本國,即便屆時被發現,也只需推說對方違約在先即可。
到那時,大軍早已盡撤,重新發動戰爭絕非易事。我們大明內部也尚有繁多政務,天子日理萬機,必不願再輕言刀兵。大明欲全顏面,在於四方來朝不絕,而你們太閣因獲國王冊封、朝貢貿易以及擁有漢江以南,也將顏面倍增,豈會錙銖必較?”
這個說法乍看異想天開,但小西行長思索再三卻覺得可行,沉吟道:“那就如此實施好了,協商完成之前我軍會守在下三道,而今日你我所談必須帶入墳墓,對任何人都不得洩露半分。”
沈惟敬欣然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不過為表誠意,還請釋放被你們所俘虜的兩位朝鮮王子。”
小西行長語氣堅定道:“可以!不過同樣為表誠意,我軍撤離漢陽之時請明國與朝鮮不得追擊,而我軍此後在協議達成之前,也不會再向北進擊,屆時則請明軍退至遼東。”雙方由此達成一致。
事畢,小西行長和沈惟敬各自向己方統帥回報,小西行長向宇喜多秀家道:“我與明使沈惟敬已達成協議,以釋放王子,退出漢陽,撤往下三道為條件,要求冊封及貿易,割讓朝鮮漢江以南於日本。
從沈惟敬之表現來看,明國似乎急於停戰,已經同意明軍及朝鮮軍不會追擊。明使沈惟敬也已具表上奏,等待大明皇帝旨意確認。”
石田三成有些不信,問道:“明軍急於停戰?你可知其中緣故?”
小西行長答道:“據瞭解,碧蹄館一戰對明軍造成的影響比預計中要大得多,明軍戰後戰意消退,只與我軍長期對峙,因見我防備周全,無機可乘,苦戰無功,不能取勝,軍中、國內皆因此戰大起爭論,故急於停戰議和。”
黑田官兵衛同樣不信,即便小西行長這般說了,仍然追問道:“明國竟會答應此等要求,實在匪夷所思,這其中是否有詐?”
小西行長答道:“無論是否有詐,我等堅持有備無患總是上策,只要撤退之時多加部署即可。我建議各番隊相互協作,再由四番隊、七番隊、九番隊接應,應當可保南撤安全。
我與沈惟敬說,在協議定立之前,我軍會駐守在下三道以備萬一。只要我軍能安全撤到下三道,便如您所說,處於進退有餘之地,屆時趁機集中大軍一舉攻克晉州,再奪取全羅道,既能使軍糧充足,也能順勢攻佔朝鮮水軍全部據點,保障海路安寧。然後憑藉全羅、忠清、慶尚三道各處險要立於不敗之地。
若議和是假,我軍經過休整可即刻反擊;若議和是真,太閣殿下必令大軍即刻返還日本,那時我等只消等待交割就是。”
這些分析積極主動、攻守兼備,無論如何看都是萬無一失,宇喜多秀家聽後大為放心,表示可立刻準備撤離漢陽。
而與此同時,沈惟敬則向宋應昌回報道:“日軍軍糧不繼,一直在漢陽苦撐,軍士面黃肌瘦,我此行所見極多。倭軍雖兵力佔優卻寸步難行,是因懾於我軍戰力,不敢輕動。其苦撐不支,只得乞降,請求朝廷冊封及准許朝貢貿易。
下官令其立刻退出王京,釋放被俘王子,等待旨意。倭軍也願先南撤至下三道等待皇上恩旨。不過此中關鍵在於,其撤離之時我軍與朝鮮不可追擊,否則倭軍驚惶之下必以為我大明背信,而後便只能死戰到底了。
依下官之見,既然倭寇請降,可立刻上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