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援朝抗倭(卌七)沈惟敬?,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大家都擔心朝鮮隨時可能就被繼續北進的日軍給打滅了國。這可不光是朝鮮自己的倒黴事,對於大明來說一樣很難堪——瞧瞧,你連最忠心的藩屬都保護不了,你算個什麼天朝上國?

朝廷如今剛剛經歷伐元大勝的衝擊,從皇帝到百官,心氣都高得離譜。日軍說要打大明他們固然是不屑一顧的,但打朝鮮那也不行,那是不給我這個天朝上國面子!

因此對於這件事,大家都表示李如松雖然有困難,可現在局面危急,還是要克服一下——實在不行的話,高閣老你看是不是能給李如松多撥一筆銀子?

說實話,多給一筆銀子確實問題不大,比如給個二十萬兩,高務實哪怕不看戶部賬簿,當場就能拍板。可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是該不該的問題,因此他決定換個思路。

高務實便為他們對各方情況作了一番分析,說朝鮮局面雖然困難,但正因為到了冬天,且這些年冬天總是極寒,日軍肯定也不好受。

如今日軍既要面臨他們並不太適應的嚴寒,又被朝鮮國內各種義軍搞得焦頭爛額,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或許原本就不打算繼續進軍了——否則怎麼解釋加藤清正試探了一下滿洲,發現不好打立刻就撤了回去?

閣老們雖然也相信這些多半就是事實,可他們都是“老成持重之臣”,沉吟之後都是反問:“萬一小西行長就是繼續北進了呢?”

這種“萬一”最是難辦,因為即便是高務實,也不敢確保小西行長連這“萬一”都不可能會有,更不可能為這件事賭上自己算無遺策的名聲,因此事情就僵住了。

朱翊鈞在後宮得知,也懶得等內閣扯皮,乾脆又去了文華殿召見內閣諸臣,順便把大司馬周詠等相關重臣也召了過來。

一通情況說明和互相扯皮不做贅述,搞清楚原委的朱翊鈞見內閣扯不出個定論,乾脆自己開口了,問道:“有沒有什麼辦法能確保拖住倭軍兩三個月?”

這辦法高務實倒是有,而且不止一條,但他一條都不想說,一條都不想用,因為這些辦法對他的名聲都多少有些不利。

巧合的是,諸位閣老似乎都有此意,居然也都不說話。朱翊鈞看來看去,忽然點名兵部尚書周詠,道:“大司馬似有良策?”

“皇上,臣略有所思,不敢稱良策。”周詠回答道。

朱翊鈞欣然一擺手,道:“大司馬不必過謙,有什麼妙策只管道來。”

周詠答道:“李如松所言確有道理,軍需籌備、精選兵將、集結會師、選定適合的出兵時機等事都頗費時日,也容不得馬虎,他謹慎一些乃是好事。

不過高閣老所言也是因其知兵善戰,據報倭寇如今於平壤一線寸步不前,一方面受水土之疾及後方騷擾,急需穩固;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大明深有顧忌、不敢輕易言戰。

照此估算,朝鮮再撐百日也無滅亡之憂,倘若能再派一使前往朝鮮威嚇敵寇,使其更加不敢輕舉妄動,則此憂頓解。

當然,倭寇卑賤且狼子野心,不該假以顏色,是以臣以為不必正式派遣天使——派天使於禮不和,也有性命之憂,非其法也。臣想,或可於民間擇選一名舌戰之士,只要能震懾敵寇即可。”

朱翊鈞想了想,覺得這法子似乎可行,就算這人表現不佳,既然不是官員、天使,那也不算折了朝廷顏面,於是便問眾臣以為如何。

周詠這段話看起來是即興發揮的,因為之前並沒有和高務實透過氣,不過高務實倒也沒有霸道到不讓堂堂兵部尚書有點個人看法,而只是忽然想到一個人來——那個明史上著名的大忽悠。

想什麼來什麼,朱翊鈞剛開口問周詠對這個使者人選有什麼推薦,他還真就有。

“臣願舉薦一人,其名沈惟敬也。”只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