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廿一)“伍子胥”,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言談間,二人已經抵達乾清宮。此時陳矩已經親候殿外,一邊將二位閣老迎上臺階抵達西暖閣外,一邊低聲道:“皇爺龍體康泰,今日收到朝鮮建省諸般準備就緒之後,皇爺宣恭順王前來聽了曲,事後已然談妥,將恭順王封在蔚州。”

王家屏腳下一緩,問道:“恭順王可有勉強之色?”

陳矩笑道:“怎會勉強呢?恭順王感激涕零,如獲新生。”

此言一出,不僅王家屏不敢置信,就連高務實都覺得頗為詫異。二位閣老對視一眼,仍是王家屏這位首輔發問:“此非人性使然,其中必有緣故,還請掌印明言。”

陳矩也不禁佩服二位閣老的反應簡直未卜先知,便解釋道:“皇爺召恭順王同聽了《吳越春秋》第三十三出‘死忠’,其後問恭順王是否願意就封越國。恭順王大驚,堅請近封於神京左近,以仰聖榮。皇爺感其至誠,乃許之,議封於蔚州。”

《吳越春秋》講述的故事王家屏和高務實當然都是清楚的,不過王家屏是真的聽過全套的《吳越春秋》,也就是《浣紗記》——畢竟崑曲本來就是文人雅士的喜好,他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高務實顯然是個假雅士,他對戲曲毫無興趣,因此這具體的“《吳越春秋》第三十三出”到底是何故事,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陳矩說完這番話,見王家屏和高務實都沒再說什麼,便稍稍一禮,進去通稟了。

此時,相比高務實的一頭霧水,王家屏卻立刻沉下了臉,嘆息道:“皇上或是將恭順王比作勾踐,使其不敢糾纏封地富庶與否,但這伍子胥老相國……若是再不知進退,恐也是真到該死之時了。

想我自隆慶二年中試,入京已三十又一載,只稍盡臣責,卻長失孝道,本以自愧無地,今即皇上不卷,該當早日致仕回鄉,免遭士林譏諷,以為戀權。”

這下就輪到高務實震驚了。他吃虧在不知這出戏到底唱了什麼,但聽到王家屏這麼說,大抵還是猜出可能是伍子胥被殺那段歷史。

只是,伍子胥被殺一事看似是勸諫過激,導致夫差大怒而控制不住脾氣,可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純屬小孩思維。事實上伍子胥之死的主因只能是兩點:其一,伍子胥功高震主,封無可封;其二,伍子胥權力太大,不殺他不足以攏王權。

這件事表面上看是這樣的:在吳王夫差報仇成功將越國打敗之後,越王勾踐成為給夫差餵馬的下人角色。這個時候的吳國不僅擊敗了楚國,還近乎消滅了越國,正處於巔峰狀態,所以吳王夫差有點膨脹。

此時,伍子胥不停的勸說夫差將勾踐殺掉,夫差不同意。多次勸說無果,伍子胥認為吳國的強大到了盡頭,於是將兒子託付給了齊國的鮑牧。這時,伯嚭趁機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因此夫差賜劍給伍子胥,讓其自刎。

在伍子胥死後,身為朋友的孫武感到心寒也離開了吳國,而越王勾踐則在臥薪嚐膽之後大敗吳國,一洗屈辱。

但其實伍子胥這樣的先王重臣,怎麼可能簡簡單單地因為多次勸說無果就反而被殺呢?夫差就蠢到一點也不在意自己的形象,不在意更多的臣下對自己失去信任嗎?顯然不可能,否則他也不可能取得當時的勝利。

伍子胥被賜死有兩點原因,第一點就是伍子胥的功勞太大。在伍子胥給先王打天下征戰的時候,夫差還沒有權力,是伍子胥擊敗數國,使吳國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如此不世之功,在先王時期還好,畢竟伍子胥是先王慧眼識人而簡拔起來的,可是等到夫差即位後,這對夫差就是很大的威脅了,因此夫差一定要想法子打壓。

只不過,打壓有時候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往往要透過擴大伍子胥一系列的錯誤來證明打壓的合理性,然後才好行事。但一來伍子胥可能沒什麼錯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