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五十)煙霧彈,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巨大成功所必須的手段。

眾所周知,即便沒有高務實,大明朝廷也仍堅持“重農抑商”國策,但事實上明朝的商品經濟發展得還是挺好,甚至於後世的歷史書上總是說,明朝中後期在江南一帶幾度出現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

然而“資本主義萌芽”想要出現,前提就一定是商人階層在政治上擁有了足夠的話語權,也就是說在中後期的明朝,官商勾結早已十分普遍。

其實,何止是官商勾結?在明中後期,商人已經擺脫了以往的“賤籍”,獲得了“應試從政”的權力,這是明前中期根本未曾有過的。

甚至在某種程度下,商人的崛起影響到了明中後期的人文思想,讓一干學子不再從儒,而是為了豐厚的利益前去經商,更進一步促成了全民皆商居民的成型,導致如晉商、徽商等地方商團的大規模出現。

既然在中國這樣獨特的封建制度下必須有政治上的靠山才能在商業上大展宏圖,那反過來當然就讓不少有能力的商人不再只甘於經商。他們需要打破階層隔閡,大批次的融入政治舞臺中,藉助政權的力量來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利益。

中國幾千年來官本位的思想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官員手中的權力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這種資源可以用來與商人進行交易。

後世有一部很是出門的電視劇叫做《大明王朝1566》,其中講了一個天才商人輝煌時的故事。那位一代絲綢鉅商沉一石,在生意場上和政治鬥爭的漩渦裡練就了一身本領,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來往於官場、商場、情場,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盡顯一時之風光。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其實“當官”一直與“發財”緊密相關。這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皇帝們既沒有能力靠一己之力或一家之力打理江山,又必須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統治江山,那麼他們就不得不報出一個有誘惑力的市場價格,以便吸引普天下的“職業經理人”。

官員,就是皇帝的職業經理人。然而,官員在為皇帝的利益服務之時,他們自己也需要有人為自己的利益服務呀,於是他們也需要職業經理人——那就需要用到商人了。

這,其實就能解釋官商勾結為何必然發生了:商人需要官員為自己政治背書,繼而擴大商業版圖,成就更大的事業;官員需要商人為自己直接取得利益,繼而想辦法“投資”成為更大的官,或者留下這筆錢好好享受並留給後人,永保家族輝煌。

其實,官商勾結的後果很簡單,就是把皇傢俬有變成官傢俬有。從本質上講,是把社會財富從一家之“國有”變成千百家之“官有”。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封建社會的宮廷之爭也好,官場之爭也好,都可以說是國家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鬥爭。中國的帝王們為了穩固自己的天下,一面堅決讓有錢的商人沒有社會地位,一面變著法子抄官員的家。這何嘗不是天子們的政治智慧呢?

扯遠了,說回來。朝鮮內附之後,如何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取這一新市場?是自己緊趕慢趕跑去朝鮮開闢新的事業嗎?不是不可以這樣做,但這樣做的人往往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更好的辦法可行。

什麼是更好的辦法?當然是在京師想法子。

朝鮮既然內附,朝廷的命令就成了當地的最高指令。原先歸朝鮮“國有”的資產,在內附之後就全部由大明朝廷說了算。朝鮮原先某些不會輕易讓外人插手的生意,從此以後也就必須由朝廷再審視一遍了——說不定哪些行業將來就開放了呢?

至於說開放給誰,那自然是朝廷說了算。因此,先把銀子送到京師,無論是上下打點還是怎麼著,都是遠比把銀子運去朝鮮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