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圓三)為難,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就意味著國家統治的暴力基礎不會動搖,至少不會出現原歷史上明末那種情況。
明末原本是什麼情況?只說軍隊這一塊:各地軍隊先是大幅度減薪,然後大範圍欠餉,並且不是欠一點點,是大規模、長期化的欠餉。
舉個例子,由於起始於萬曆四十六年的遼餉加派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明朝的內憂外患,而天啟七年魏太監貪墨軍餉造成的欠餉百萬更是無法彌補。因此到了崇禎時,這位聖君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採取了兩個辦法:一,裁減普通士兵的軍餉;二,向平民百姓加派。
崇禎朝的加派,主要是遼餉加派和追加剿餉、練餉。這裡因為篇幅有限,暫且略過。重點說下崇禎如何將百萬朱明皇族造成的財政危機轉嫁給普通士兵。自崇禎元年起,崇禎就下旨裁減各邊軍軍餉。
比如:東江餉定額由100萬兩裁成24萬兩,引發毛文龍兩犯登來;薊、密、永三協裁汰新軍,引發崇禎二年三月薊軍譁變,這是崇禎上臺後第二次薊州兵變;關寧錦登津歲費由600餘萬裁減為480萬,這一處由於袁崇煥處置得當,加上遼東軍的軍餉基本盤比較大,沒有發生第二次兵變,算是萬幸。
只以薊密永三協汰兵裁餉事件來舉例吧。當時由於錢糧緊張,崇禎下旨讓各鎮汰軍。順天巡撫王應豸遵旨在薊密永裁軍,汰餉50萬,結果釀成兵變。崇禎將王應豸下獄,並當成替罪羊斬首,換上王元雅代替,繼續汰軍裁餉。
《山中聞見錄》對此有詳細記載:“朝廷憂餉貴,以清汰責諸鎮,順撫王應豸順內旨,首奏清核冒餉50萬。三屯營兵鼓譟,下烽臺挾餉,撫之旋定。應豸被檻車徵置獄,以王元雅代之。鎮撫順天元雅,主汰餉議如故,減額並伍,各隘口尖哨,盡失戚繼光遺制。”
應該說,這份文獻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薊密密永三協汰兵裁餉的原因和過程。但由於《山中聞見錄》成書於南明,並非當事人回憶錄。想了解整個薊密永三餉裁軍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是要檢視明末原始檔桉。
事實上根據《明熹宗實錄》記載,裁撤薊密永新軍這個想法並不是崇禎上臺後才有的,在天啟五年十二月底就由戶部提了出來,當時的戶部尚書是李起元。但當時的薊遼督師王之臣,就明確表示這是個餿主意。
王之臣上疏將戶部方案噼頭蓋臉地訓斥了一頓。他的意思是,薊門是非常關鍵之處,不增兵也就算了,還要撤有戰鬥力的新軍,完全是瞎胡鬧。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因為遼東經略王之臣的反對,天啟五年薊密永三協裁軍計劃就此作罷。
然而到了崇禎上臺後,薊密永三協裁軍計劃卻得到了實施,這一次也一樣有人在反對,反對者換成了新任督師袁崇煥。然而反對意見無效。
崇禎想省錢,聽不見任何反對意見,否決了袁崇煥的薊密永增兵方案。《度支奏議》之《登答方關院薊密永三協兵餉疏》和新餉司六卷《覆督師題各鎮兵馬錢糧經制疏》中有明確記載。
記載較多,這裡不摘抄,總之就是原始檔桉對薊密永裁軍的起因記載的非常清楚,而負責薊密永新兵裁汰的是(薊遼總)督和(遵化巡)撫,他們是遵從了崇禎的聖旨。
考慮到《登答方關院薊密永三協兵餉疏》成文於崇禎二年七月,因此這裡的“督”是劉策,而“撫”是王元雅,與《山中聞見錄》的記載吻合,並非孤證。
薊密永三協兵,一共有10萬6千兵。這近11萬大軍的歲費為91萬本折。而崇禎下旨裁掉的,是10萬6千薊軍其中的新兵,在裁掉這3萬多新兵後,薊密永三協的歲費由91萬降至75萬。
而且不光是崇禎二年薊軍歲費按75萬計算和撥給,崇禎元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