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三十)議“三讓”,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祖上,原本都不曾是中原王朝直轄統治的一部分。[注:要注意,這裡說的是不曾直轄統治,但新羅是唐朝的附屬國。]

那也就是說,大明接受朝鮮內附,實質上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全面直轄統治朝鮮半島。因此,這些認為大明應該“三讓”的朝臣其實是擔心朝鮮民間對於內附有不滿,若無此流程則可能導致後續的統治不穩,反而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更多時間來鞏固。

也可以說,他們認為漢文帝繼位時三讓是為了獲取合法性,而此時大明需要三讓,也同樣是為了獲取合法性。

這種思路其實不難理解:你們朝鮮也是習儒之國,現在你們要內附,我大明皇帝便按照傳統來個三讓,三讓之後你們還堅持內附,那今後你們自然應該認可我的合法性了吧?

朱翊鈞心裡對此頗覺厭煩,但這道理卻又不好反駁,只好把內閣六位大學士再次找來進行文華召對。

召對之上,朱翊鈞也不好表露自己的意思,只能壓著不滿問各位輔臣對此有何看法。

王家屏首先表示反對,他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認為三讓雖然理論上的確有助於加強合法性,但朝鮮離京師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而且使臣為了避免海路不安全還只能走陸路,一個來回就要兩三個月(使臣不是行軍,走得慢)。

這樣的話,如果還要行三讓之禮,那怕不是足足一年時間就這麼平白無故被耽擱掉了,完全沒有必要。

然而,在內閣中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趙志皋這次不知道為何卻有了主見,他和沉一貫兩人堅定地站在了應該三讓一邊。

趙志皋的觀點是朝鮮內附乃大事也,而且朝鮮素來自稱小中華——甭管是不是吧,總之它是個崇儒之國。既然如此,我泱泱天朝歷來講究一個“君君臣臣”,自然不能失了禮數,這三讓之禮應該要有。

沉一貫比他直接一點,明白無誤地說這麼做就是為了堵朝鮮官民悠悠之口,證明這內附絕非我大明強迫,而是你家大王堅持不懈非要內附,我大明是勉為其難才答應下來。

潛臺詞就是你們日後老實點,吾皇收留你們那是吾皇深仁厚澤,見不得朝鮮百姓受苦、見不得你們大王因為擔心無法“死於天子之國”而日夜憂嘆,可不是貪圖你們那窮鄉僻壤的幾畝破地,你們可別不識好歹。

應該說,這兩種說法都不是沒有道理,只是朱翊鈞雖然傾向於王家屏的觀點,但依然不好僅僅因為怕耽誤時間而不顧趙志皋和沉一貫的意見,畢竟人家佔了一個“禮”字,這玩意兒在大明是很難反對的。

於是,朱翊鈞只好寄希望於高務實,希望高務實能體會他的意思,並且拿出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別讓他左右為難。

高務實的確是個善於解決問題的人,他首先琢磨了一下趙志皋和沉一貫為何如此堅持,非要讓皇帝“三讓”。

想了想,估摸著還是學派理念問題。實學也好、心學也罷,平日裡都說自己學派是由理學發展而來,換句話說就是都認為自己才是儒家正統。

但是,實學派講究的是一個經世濟民有實效,本質上是迴歸儒家早期的傳統;心學派也認為程朱理學時的儒家走歪了路,但他們標榜的卻是要先解決人的思想問題,認為只有道德水平全面提高之後,其他的事情才能一通百通。所以,不僅實學派認為自己是“實學”,心學派也認為自己是實學——道德實學。

既然是強調道德的實學,那麼任何事都要講禮法,因為禮法就是道德的表現形式,如此“三讓”就必須要有。

想明白了這點,高務實心裡雖然直翻白眼,但面子上卻也不好直接反對。王家屏現在敢反對,那是他早就打算致仕了,而且時間緊任務重,忙完朝鮮內附還要忙正國本,自然也就不願意耽誤,也不怕直接反對。

可惜高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好男兒留什麼辮馬仲英

三頭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