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卅七)底色,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人的補給,但不能白吃白喝。我們必須提前與把漢那吉、鍾金哈屯、太虎罕同乃至於博碩克圖、尹勒都齊等人說好,該付錢的付錢,該給物資的給物資。

總而言之,我的意思是我們在此戰之中不僅不能薅他們的羊毛,甚至還要讓他們覺得這筆買賣是划算的。”

劉馨先是微微一怔,不過馬上明白過來,笑道:“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是吧?”

“不,我並沒有‘將欲取之’。”高務實果斷搖頭道:“如果我有‘將欲取之’之意,那就意味著我始終將他們看做外人。

但是你要知道,我的長遠目標就是絕不把他們當做外人——我要的不是大漢族主義,我要的‘中華民族主義’,所以蒙古族在我眼裡與漢族沒有實質區別,無非是生活方式不大一樣罷了。”

劉馨嘆了口氣,無奈道:“要不是老高家的家譜明明白白,我都懷疑你是個蒙古人……這話說得實在很像是站在蒙古人立場上的。”

“你要這麼說,那我就有反對意見了。”高務實搖頭道:“正因為我是漢人,我才能堂堂正正、問心無愧的這樣說。

漢人和蒙古人,或者說漢人和草原民族之間,已經打了幾千年的仗,但火器時代已經來臨,草原民族已經不可能取得戰略優勢。

假設一下,雙方依舊如過去一般長期敵對,彼此水火不容,將來必然是漢人要對草原民族進行一邊倒屠殺和血洗。但我想問,這是有必要的嗎?

漢人是農耕文明,不是遊牧文明,更不是海盜文明,屠殺和掠奪從來就不是農耕文明的底色。農耕文明的底色是透過規模化的生產獲得收益,因此擁有最穩定的經濟生產模式和社會建構,有利於社會文化的世代傳承。

遊牧文明和海盜文明則不同,前者的生產力嚴重不足,一旦天氣轉冷就只能四處掠奪來維持生存;後者生產力介於農耕與遊牧之間,因此需要海洋作為便捷的物資交易通道來達成生產與消耗的平衡。

遊牧文明鼎盛時期,也就是蒙古人建立超級帝國的時期,他們發現自己幾乎能打敗所有的對手,從此成為‘人上人’,因此他們不斷擴張,直到崩潰;

海盜文明則是在被奧斯曼帝國中斷了與東方的貿易後,不得不開闢新航路來維持生產與消耗的平衡,於是透過海洋到處尋找通往東方的道路。

然而他們的運氣或者說‘氣運’恰好到了,他們先是發現了美洲與非洲比他們的文明程度更低,因此將兩地當做了他們的原材料和勞動力來源地,透過掠奪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

又因為鎮壓的需要和海盜文明內部對利益的激烈爭奪,使得他們內部長期處於戰爭之中,反過來推動了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的進步,最終使得他們以強橫的武力橫霸天下數百年。

後世的西方人常常用各種所謂的‘先進’、‘文明’來給自己的祖先洗白,其實從文明的角度而言,海盜文明從根子上來說就是掠奪式的文明,他們最習慣的做法永遠都是透過武力征服來壓迫和掠奪其他人,而不是農耕文明這種透過生產力的發展吸引別人加入自己。

我記得我以前曾經和你說過,大概在周朝時,中國出現了‘華夏’、‘中華’之類的概念,並用以區分自己與夷狄的不同。

但是與海盜文明喜歡嚴格區分自己與被征服者不同的是,‘華夏’有一個最大的特性就是‘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這就是說,我們的祖先早就不以淺薄的血統來論定先進與落後,而是當有人願意施行我們一樣的生產生活制度時,我們就認可他是我們的一員,與我們並無二致。

難道擁有這樣寬大胸懷的文明不是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反而是永遠建立在壓迫本質之上海盜文明才是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