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0章 劍指東瀛(卅八)變故突生,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屯田,開始重新打造戰船、恢復實力。到了李山海取代柳成龍成為領議政時,李舜臣這邊也新建了九艘戰船,把朝鮮水師的戰船規模恢復到二十一艘。
二十一艘戰船,拿來和明軍的平倭艦隊相比自然有點慘不忍睹,但對於朝鮮而言則仍然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因為李舜臣在從全羅道撤退水軍的時候,把沿海各地能蒐羅到的火炮全都搬走了——那其中八成是壬辰之戰時明軍“清庫存”送給朝鮮的,屬於比明軍不足比日軍有餘的水平。
三四萬陸師,加上李舜臣的水軍,南人黨認為這股力量只要用得好,還是能發揮一些作用的,甚至如果能搞出一些巧妙的計策,沒準還能創造出某種“定鼎之功”。
南人黨認為,當前朝中局勢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主要是李山海慫恿明軍高層所導致——沒錯,他們互相之間的確都是用的這套說辭。
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如果不這樣說,那就意味著必須承認這一切都是大明主動去做的,那他們還掙扎什麼?完蛋了啊!
朝鮮搞了兩百年的“事大主義”(即基於強弱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之下,小國侍奉大國以儲存自身的策略),把天朝、天兵的強大吹得宛如在世神只,而現在這場戰爭的實情也證明天朝、天兵的確比朝鮮強大百倍。
在這種情況下,南人黨如果直言不諱承認大明就是要徹底控制朝鮮,那還玩個屁?所以不能承認這一點,只能堅持說這些事都是李山海搞出來的,是李山海為了一己之私欺騙和慫恿明軍高層搞出來的。
在南人黨口中,整件事就是李山海借明軍之手控制朝廷,然後把軍事指揮權徹底交付明軍,讓朝鮮在這場戰爭中徹底邊緣化。李山海這樣做顯然是隻顧自己的權欲,枉顧朝鮮的利益,因此作為正直大臣,南人黨必須團結一致——清君側!
不過,清君側這事兒雖然說起來足夠義正言辭了,但畢竟操作上的難度還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麻煩就在於麻貴留了三萬明軍“保護朝鮮王室”。
這可是三萬天兵啊!
當初壬辰年的時候,日軍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兩個軍團一共也就四萬人,卻打得號稱擁有二十萬大軍的朝鮮軍一路敗退到了鴨綠江邊。結果後來天大明出兵四五萬人,輕輕鬆鬆就打回了漢陽,而李如松提督那幾千人明明是衝得太快陷入包圍,結果卻硬生生頂住了近十倍日軍的勐攻,最後還能順利撤退。
所以日軍勝於朝軍,明軍勝於日軍,那麼換算一下,指望三四萬朝鮮軍擊敗明軍而“清君側”顯然絕無可能,就算李舜臣的水師能上岸也做不到。
更何況南人黨也找不到理由去攻擊明軍啊!人家本來就是宗主國,現在又是來幫朝鮮作戰抗擊倭寇的,南人黨率軍攻擊明軍那不是妥妥的把自己玩成逆賊嗎?
所以清君側一事不能蠻幹,只能智取,而且必須首先堅持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隻能針對李山海和他的北人黨,絕對不能把明軍牽涉進來,以免失去大義名分,從此變成逆臣賊子遺臭萬年。
柳成龍作為南人黨此時的領袖,對於要做這樣的事本來是頗為牴觸的,而且他也著實看不到成功的機會。很顯然,所謂“智取而不牽涉明軍”,唯一的辦法就是調虎離山,讓明軍主動從王室身邊撤走,否則南人黨一點辦法都沒有。
然而,明軍既然主動留了三萬大軍“保護”朝鮮王室,又怎麼可能輕易撤走呢?柳成龍認為機會渺茫,只能盡力壓制失勢的南人黨人暴躁的騷動,勸他們冷靜,一定要謀定而後動,畢竟這種事只要一旦失敗,那就再無挽回的餘地。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王駕返京,此時明軍在漢陽的兵力反而再次提高,恢復到了六萬左右——李如梅帶走的只是騎兵,麻貴身邊還是有三萬左右的。
按理說,此時更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