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7章 審視(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增歲祿百石。言者詆其和親辱國,屢攻擊之。帝不問。”

日本方面情況比想象中更糟糕,退出朝鮮王京,宋應昌、李如松率部進駐併發兵追趕,但日本是有序撤退,明軍不敢深擊。於是兵部尚書石星留劉綎一部獨守朝鮮,而李如松班師獲賞。

但是大明乃是後世所謂的“剛明”,所以這樣的“勝利”在朝廷內部是有嚴重爭議的。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彈劾李如松,認為正是因為他打得不好,才導致“辱國”——這裡要再次強調一下,大明朝廷內部的思路一貫都是“除了蒙古,打誰都應該必勝”。

所以,區區倭奴為什麼居然打到最後還要和談?你李如松怎麼回事?你不是牛逼到要和經略比高低嗎,居然就這點本事?

但是,“帝不問”,皇帝就當沒聽見這些話。

不僅如此,“二十五年冬,遼東總兵董一元罷,廷推者三,中旨特用如松。言路復交章力爭,帝置不報。如松感帝知,氣益奮。”

時任遼東總兵被撤,廷推三個人選出來,朱翊鈞明確表示用李如松。這顯然又惹惱了文官集團,於是“言路復交章力爭”,也就是群起洶洶反對這個決定。然而“帝置不報”,繼續無視。結果李如松又是感動,又是自負,依舊故我。

但接下來就不妙了,“明年四月,土蠻寇犯遼東。如松率輕騎遠出搗巢,中伏力戰死。帝痛悼,令具衣冠歸葬,贈少保、寧遠伯,立祠,諡忠烈。”

現在回頭再看看,李如松的死還有那麼“意外”嗎?他得罪的不是某個巡撫,也不是某個經略,他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在挑釁整個文官集團,是在挑釁文貴武賤的傳統和現實!

而在此期間,朱翊鈞的表現也值得玩味。

咋一看,朱翊鈞從頭到尾都在保護李如松,而且保護的力度非常大,大到簡直讓後來人懷疑他和李成梁到底誰才是李如松他親爹。

如果高務實認為朱翊鈞只是個水平很一般的皇帝,那麼他的這個表現倒也沒什麼大問題。然而朱翊鈞“水平很一般”嗎?顯然不一般。

一個三十年不見臣子卻能穩穩掌握朝政打贏三大徵的皇帝,這叫一般?

那麼,朱翊鈞不知道李家軍實力太強,在遼東已然有了尾大不掉之勢嗎?他顯然也知道,因為如果他不知道,李成梁第一次下野要怎麼解釋?

李如松張狂跋扈到了那個程度他都不處理,而至少表面上老老實實的李成梁,卻不過是萬曆十七年之後吃了幾次小敗仗就被一擼到底,召回京師榮養,這合理嗎?

所以高務實斷定,朱翊鈞不僅知道,而且採取了手段。這個手段就是力捧李如松,讓他認為自己受到天子的無上恩寵,讓他到處打仗,讓他無限度的消耗李家軍實力!

同時,朱翊鈞還讓李如松因為這樣的恩寵而無視文官集團,讓李家軍與文官集團越走越遠,互相視為仇寇!

被文官集團死死盯著的李家軍怎麼可能更進一步的強大?被文官集團視為仇寇的李如松怎麼可能不死!

不信?不信且看後來。李如松死後,遼東總兵換來換去都搞不定遼事,於是朱翊鈞決定:讓李成梁二度鎮遼。

這個做法看起來是不是完全不對勁?李成梁都快八十歲了,而且你還懷疑他李家軍,那還讓鎮個屁啊?

其實不然。李如松死前,李家軍嫡系精銳已經被消耗得七七八八,此時的李家軍實力已經下降到李成梁發跡以來的最低點。而且朱翊鈞知道李成梁“能勇能怯”,他很清楚李成梁已經明白他的心思。

果然,這一次李成梁再度上任之後“銳氣全失”,不僅沒有任何重建李家軍的意圖,反而在不久之後果斷放棄了寬甸六堡,幾乎擺明了說“我沒有實力了”。

與此同時,他甚至連遼東鎮守太監高淮都不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