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章 東西建州,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曹某自誇,大司農的這些問題,幸好是來問末將,否則換了其他人,還真未必知曉詳細。”帥帳之中,曹簠拿著高逸民遞給他的一封書信看了兩遍,微笑著對高逸民道。
“我家老爺也是這般說,他說這些事除了寧遠伯之外,也就唯有曹總戎你能夠了解當年內幕了。”高逸民笑著問:“既如此,總戎可方便見告?”
“大司農既有所問,曹簠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曹簠連忙回答,在高逸民頷首示意之後,他略一思索,道:“大司農問,建州三衛何以眼下難分彼此,將來又是否能再度分立……末將以為當從昔年兩場戰爭說起,尤其要著重說一下王杲此人。”
“古勒寨的那個王杲?”高逸民問:“他與哪件事有關?”
“與很多事有關,逸民先生不妨聽我細細道來。”曹簠正色道:“眼下建州的局面,事實上都和王杲有關。”
“好,那就有勞曹總戎了。總戎請講,草民洗耳恭聽。”
“不敢言勞。”曹簠客氣了一句,道:“王杲為建州右衛凡察的後裔,與努爾哈赤本屬同宗。王杲之父在當地稱為多貝勒,其先世原居哈爾薩阿林。哈爾薩阿林,漢話即為‘蜜狗山’(此山即是後世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二道河舊老城所在的山脈),故建州右衛原設立之初是與左衛同居一地的。
然而據我所知,在王杲先世的遷徙緣由記載中,其先世‘被鄰部驅逐,遷居距馬爾墩不遠的果樂山(古勒山),掌管百里水渡’。”
這事之前提到過,即建州左衛在遷徙至佛阿拉山城時,酋長凡察與董山叔侄之間暴發了衛印之爭事件,部族大有分裂的危險。為了更加有效的羈糜建州女真人,明廷採取了從左衛中分設右衛的做法,將原建州左衛的部眾一分為二,從此成為兩衛。
右衛設立後,由凡察掌領右衛事,左衛仍由董山掌管。分設出來的建州右衛,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仍與左衛同居於哈爾薩山佛阿拉山城一帶,即是明代史料中常常提到的建州老營或虎城。
然而,在此後兩衛之間由衛印之爭而產生的裂痕一時間內是難以癒合的,右衛的勢力較弱,因此而經常受到左衛勢力的排斥,為此酋長凡察決定率部眾沿蘇可蘇滸河西遷,遷至古勒山,馬爾墩一帶。
左衛與右衛以五嶺,即青龍嶺(馬爾墩嶺)為界線,由此而形成了東西建州之說。東建州所指即是左衛,西建州則指右衛。
讀者諸君或許要問:不是說建州三衛嗎?為何到此就只提左右衛,沒聽說建州衛了?
曹簠講到此處,高逸民也問:“東西建州?那原先的建州衛去哪了?”
“這和成化年間的丁亥之役有關。”曹簠解釋道:“當時我大明派出大軍,對建州老營及建州衛所在地吾彌府進行搗巢,建州衛酋長李滿柱父子及建州左衛酋長董山先後為我軍所殺,左衛的居住地建州老營被我軍血洗一空。而此時,建州右衛的凡察卻率部眾遠遁山中,躲過了這場劫難。”
高逸民眯起眼睛,認真地問:“也就是說,建州衛與建州左衛於此時已經事實上一同被滅了?”
曹簠點頭道:“可以這麼說,而此後景泰元年時,凡察因復搗巢之仇,又屢次率眾搶掠我邊,被我軍抓獲,後被拘死遼東。
這凡察共生有七子二女,他被拘死遼東後,都指揮使一職按我大明定製,由其長孫納部哈承襲。但納郎哈襲職後,為報祖父被害之仇,也屢次犯邊,後被我邊官誅殺。納郎哈死後,建州右衛都指揮使一職由其叔卜花禿襲任。
卜花禿為右衛都指揮時,仍然屢次犯邊作亂,‘纖賊徒入遼陽盜馬,殺官軍’,‘入寇義州掠人物’。為此,我朝廷敕諭右衛,‘卜哈禿既三衛保其誠實,其授都指揮同知,洽與印敕,命統束本衛人民,再犯法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