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戰後波瀾(九)大寧都司?,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掛著溫和的笑容,等閣老們都起身再次就坐,這才接著道:“既然先生們都不反對,那麼土默特、鄂爾多斯二部保持現狀這一點就算是定下來了。然後呢?諸位先生請各抒己見。”

申時行道:“接下來的要點其實說穿了就一件事:察哈爾與外喀爾喀部舊地如何處分。這其中又分作兩部分,一是我大明要其中哪些、又或者到底要還是不要;二是哪些地應該賞給從徵的各部。”

朱翊鈞心中一動,忽然看了吳兌和梁夢龍一眼,微笑道:“二位愛卿一位主管戶部,一位主管兵部。這戶部掌錢糧戶籍,兵部掌武備駐軍,與此事最相關聯,朕想先聽聽二位愛卿的意思。”

吳兌看了梁夢龍一眼,道:“北疆不比別處,還是當以軍務優先,鳴泉兄先請吧。”

既然是自己人,梁夢龍就隨口謙遜了一句,也不多客套,朝朱翊鈞道:“以臣愚見,恢復大寧都司實屬當務之急。”

朱翊鈞輕輕頷首,梁夢龍這話在理,而且與高務實戰前的分析結論一致,大寧都司的重要性是毫無疑問的。

這事說起來當真是令人嘆息。大明建國之初,在北方為了打擊和消滅元朝的殘餘勢力,明軍不止一次發動進攻,如永樂十二年成祖親自率步騎五十萬擊瓦剌馬哈木,追至土剌河(今蒙古國土拉河);永樂二十二年成祖又親征,至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東北的達蘭納穆爾河而還。

然而由於明軍長途進軍,離後方很遠,對手又是遊牧民族,流動性很大,所以既難以久駐,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雖然大明無法佔領每次軍事行動到達的地方,但因實力強大,洪武時的北界還是推進了很多,先後設定了大寧衛(駐今內蒙古寧城縣西)、開平衛(駐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東勝衛(駐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和興和所(駐今河北張北縣)等軍事駐屯機構。

洪武二十年設大寧都司,次年改稱北平行都司,治所在大寧衛,轄境北至今西遼河、西拉木倫河、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查干諾爾一線。其西的明朝北界則在陰山山脈和賀蘭山一線。

在西拉木倫河以北是兀良哈部族,明朝在那裡設了三個羈縻衛,稱為兀良哈三衛。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舉兵推翻建文帝奪取皇位時,曾聯絡兀良哈三衛支援,到朱棣登位後,就將北平行都司改名大寧都司,移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原來的轄地都作為報酬讓給了兀良哈。

東勝左右衛也分別遷到了今河北的盧龍和遵化。這樣一來,開平衛和興和所成了孤懸的據點。永樂二十年,興和所被蒙古阿魯臺襲陷,遷治宣府。宣德五年,開平衛也移治獨石堡(今河北赤城縣北獨石口)。

至此,在今北京、河北、山西境內的明朝北界已經退到了以後的長城一線。

另一側,河套地區本來是明朝的轄地,但在東勝衛後撤後失去了支援,而蒙古卻不斷入侵,到天順後就完全成了蒙古的勢力範圍。

嘉靖時曾一度準備收復河套,但沒有成功。所以在今陝西、寧夏和甘肅境內的明朝疆域也是以長城一線為北界了。

當然,以長城為界倒也並不是絕對的,與遼東邊牆一樣,山海關以西的長城(明代也稱為邊牆)也不一定完全按照當時的疆域範圍建築。而且由於韃靼、瓦剌以遊牧為主,實力也有盛有衰,有時逼近長城,有時又退卻很遠,所以明朝的實際控制區常常越出長城,在長城以北還存在一些雙方勢力交錯或者都不加控制的地區。

如果繼續往西北方向看,洪武初年時,大明曾取得了元朝在西北的全部疆域,即亦集乃路(治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沙州路(治所在今甘肅敦煌市)、肅州路(治所在今甘肅酒泉市)和甘州路(治所在今甘肅張掖市),佔有今甘肅和內蒙古的西部。但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