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召對爭鋒(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錫爵這一問非常直接,不像以往心學派喜歡打著各種高大上的旗號來反對的樣子,而是直截了當問財力能否支應,這是他吃定了高務實或者說戶部已經再無餘力用於別處的表現。
戶部是不是真的再無餘力?這要看高務實是否打算實行他自己收攏財權之後的新制度。
如果按照原先的制度,戶部其實仍有能力支援此次作戰,而倘若按照他收攏財權之後的新制度,則反而會在短期內喪失這種能力。
這麼說看起來很不應該,因為收攏財權之後,戶部掌握的財力明顯要翻幾倍,憑什麼反而會“短期內喪失這種能力”?
其實不然,收攏財權之後的戶部真的會暫時陷入錢荒,因為戶部手裡將會突然多出大量的實物,而這些實物又無法快速變現成為真金白銀,繼而用真金白銀購買戰爭所需的全部物資以及作為軍餉、賞賜等開銷。
這裡有一個後世絕大多數書籍中都不會提到的冷知識,即有明一朝的所謂的財政收入只有數百萬兩(如400萬、500萬),並非是其財政收入的總額,而是單純指徵收入庫的白銀。
一條鞭法要改變的就是這一條,高務實要收攏財權、取消折算的目的也是提高白銀收入,但問題在於……其他稅收到底有多少?
在高拱清丈田畝基本完成之後,去年也即萬曆十四年的大明全國財政收入大致是這樣的:
田賦折銀約1800萬兩,但絕大多數無法折算,即其中絕大多數為實物;
鹽稅折銀約200萬兩,且這筆收入是全白銀,但因為開中法的緣故,要支應邊鎮約80萬兩,戶部實收約120萬兩;
商稅107萬兩,這筆收入也是全白銀,但北方諸省加上被高務實改制過的廣西就交了37萬兩,開海諸港交了46萬兩,兩者相加佔比已經高達77.6%。
而富庶的江南地區在去掉了港口商稅(實際上是關稅)之後,只交了11萬兩。這還是經過張四維那一次在江南收商稅等幾次事件之後的收入,此前甚至只有幾百兩,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至於剩下的部分,則是如四川等地的商稅收入。
(注:根據《中國財政史》、《明代稅課司、局和商稅的徵收——明代商稅研究之二》等資料的研究分析,歷史上這一時期明代全國商稅只有兩白銀……我呆滯了。)
鈔關收入42萬兩。鈔關是有明一朝徵收內地關稅的稅關之一,可準使用大明寶鈔繳稅,不過因為大明寶鈔近乎廢用,收上來的寶鈔雖然高達八九百萬錠,但這筆“收入”實際價值遠不如紙面,折算之後就只剩42萬兩銀子了。
以上資料一放,就可以看出大明的財政的“缺銀病”有多嚴重:去年全國的太倉收銀一共582萬兩,減去鹽稅、商稅和鈔合計的269萬兩,實際上田賦之中的白銀繳納部分只有313萬兩。
然而眾所周知,大明財政佔比最大的收入就是田賦,現在田賦收銀的比例卻只有不到兩成,確切的說是17.4%。
高務實一旦收攏財權,就相當於承擔了將價值高達約1500萬兩白銀的實物變現的責任,他又不是神仙,這變現不要時間的嗎?
何況變現也不能瞎賣,如何在合適的實際賣出合適的價格,並且不會導致全國範圍的物價大幅波動,這都是他作為“大戶部”掌舵者的責任。
這就好比後世的發改委也經常捱罵,但其實發改委的工作也是真的很難啊。你既不能虧了國家財政,又不能坑害了人民群眾,稍稍一個平衡沒搞好,影響何等巨大?假設高務實收攏財權的計劃成功了,然後豐收季節他賣糧,民間肯定能給他罵出翔來。
當然,到了那個局面,就是考驗“大戶部”宏觀調控能力的時候了。
回頭說剛才那1800多萬田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