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章 伐元(卌七)激戰,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哈圖與布延黃臺吉事前約定好的,意味著布日哈圖通知後者,可以行動了。
布延黃臺吉親自率領三千人遊蕩在右翼最外圍,原本看來是防備環形山那邊的五千明軍“伏兵”,實際上他們除了這個用途之外,另一個用途就是執行騎兵最為常見的側翼掩殺。
布日哈圖知道明軍已經半具裝化,抵近肉搏的能力勢必強於蒙軍,如果只寄希望於所謂勇猛就想達成李世民昔年那種卷旗過營,勢必異常艱難。
因此,他一開始的打算就是利用這支看似為了防備環形山明軍存在的最右翼遊騎來對明軍左翼進行側翼衝擊,以此作為此戰的殺手鐧。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布日哈圖甚至把自己的白纓親衛八成都交給了布延黃臺吉掌握。
這裡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那就是布延黃臺吉原先既然是與明軍“伏兵”對峙,他一旦去側擊明軍左翼了,這支高達五千人的伏兵又豈能坐視不理?如果這支伏兵直接衝下山來,難道不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嗎?
當然會,但這裡有個時間差,另外還有因為裝備不同而帶來的指揮差異。
此地的環形山雖然談不上高峻,但從山上跑到山下也需要小半柱香的時間,而且布延黃臺吉也不會蠢到將自己恰好置於山腳,肯定也要拉開一段距離。
這個舉動在山上的明軍看來也是很合理的,因為誰都不會指望敵軍蠢到在山腳等著自己從山上仗著地利衝殺下去而硬抗,所以明軍方面對此預設了。這樣一來,山上的明軍和山下的布延黃臺吉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大約一炷香左右的時間差。
以上這還是在布延黃臺吉按兵不動的情況下,如果他動起來呢?這個時間差只會拉大,不會縮小。道理很簡單,蒙軍騎兵速度更快,而明軍騎兵不僅速度要慢一些,並且因為他們半具裝,還要考慮行動目標的遠近——倘若一次全速跑太遠,戰馬在跑到戰場之後如果出現脫力,那可就完犢子了。
所以布日哈圖在戰前就和布延黃臺吉商議好了,由於明軍騎兵存在以上劣勢,他們在追擊進入戰場時肯定不敢全速,只能在進入戰場之前一到兩裡時才會全速。如此,蒙軍在前前後後多方加持之下,可以搶到大概一炷半香左右的時間用於側擊明軍主力。
換句話說,布日哈圖的戰術核心至始至終都是圍繞兩個字在轉:速度!
透過速度優勢形成時間差,透過時間差形成兵力差,然後輔以戰術上的側擊、包抄等優勢,最終形成以弱勝強的戰果。
不得不說,布日哈圖確實已經將蒙古騎兵現在僅存的一點優勢發揮到了極限。他不僅是將“知己”做到了巔峰,“知彼”方面看來也不差,至少從目前來看,高務實的應戰之法沒有太出乎布日哈圖所料之處。
這其實也印證了布日哈圖戰前的一個想法:高日新精於大略而拙於臨陣。論大略,他這些年來透過種種手段讓察哈爾幾近崩潰,宛如隨時可能窒息而亡;
然而論臨陣他就不夠看了,左中右三路排開而兩翼前傾,這陣法幾乎就是個魚麗之陣,傳統得不能再傳統了,唯一比魚麗之陣強點的,也只不過是在屁股後面放了兩千人,看守通往閃電湖的通道。
總而言之,在布日哈圖看來,高務實這戰陣擺得實在有辱盛名,頂多算得上中規中矩,著實沒什麼亮點可言。
不過,布日哈圖的緊張情緒並沒有因此得到多少緩解,戰術上的優勢累積確實能給自己希望的勝利帶來一些機會,但戰場本身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變數,不到最後一刻豈敢放鬆?
眼見得右翼塵土飛揚,必是布延黃臺吉殺來,布日哈圖對這一側的關注度暫時削減,開始悄然退後一些,退出第一線來著力觀察明軍後防是否面臨崩潰。
如果明軍後防崩潰,緊接著布延黃臺吉再從側翼殺到,那麼此戰大局基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