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章 伐元(卅一)夜不收遭遇戰,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柳河川到歸化城的距離約莫為八九百里,高務實比不得領軍日行一百十四里的李如松,所以在他的計劃中是花十天時間抵達歸化。
按照他原先所想,此去歸化大體上不會有什麼危險。雖然單看自己這一路只有不到三萬騎兵,但右翼有居於本部以北的麻承恩,後面還有隨時可能趕上的李如松,即便不算聯絡不便的禁衛軍,這裡也已經超過十五萬大軍了,並且騎兵倒比步兵還多。
這十五萬多人裡,騎兵達到了將近九萬,只要三方聯絡上,互相支援是會很方便和及時的。而考慮到騎兵充足的軍隊通常偵查範圍也會廣闊不少,所以一旦到了那個時候,任何一方出現被人打個措手不及的可能性都是很小的。
六天之後,高務實預估自己現在所出的位置大概在後世的烏蘭察布偏東處,在他之前的想法中,這裡屬於絕對的“安全區”。
然而安全區似乎並不安全,這天上午高務實連續三次收到報告,己方有三支探馬遭遇蒙古騎兵的探馬隊,雙方甚至發生了交戰。
與高務實原先的想法不同的是,三支明軍探馬都吃了虧,各有部分折損。吃虧也好,折損也罷,探馬隊畢竟人數不多,這種損失本身不足懼,但這三支探馬之中有一隊竟然是明軍的“夜不收”,這就讓高務實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明軍的“夜不收”可不是尋常探馬,類比在後世的話,“夜不收”可以看做是最精銳的特種偵查部隊。無論單兵作戰能力還是小編組戰術,“夜不收”都是頂尖水平,能讓他們吃虧,說明他們遇到的蒙古探馬也必然是最頂尖的。
為何高務實如此肯定?這裡可以說明一下。
總體而言,明代的邊防是按照牆-關-堡的佈局來佈防的。堡即是堡臺,相當於如今的邊防哨所,而“夜不收”最開始便是駐守在堡臺內的偵查哨兵。
此名稱在當時乃是專指,指的是“能深入虜營哨探得實”者,也就是相當於如今的特種部隊,他們專門被訓練成能深入敵境或敵營打探虛實的精銳偵察兵,專事特種作戰。
夜不收最初的作戰物件就是專門針對蒙古諸部。由於元朝末期蒙古分裂為瓦剌、韃靼、兀良哈三部,實力往往此消彼長。不過共同點是不管誰當老大,都會屢屢犯邊,從幾十幾百騎的騷擾,到成千上萬軍隊的大規模入侵,乃至瓦剌太師也先入寇這種傾國級別的戰爭,所以掌握第一手情報是非常重要的,可見夜不收的職責之緊要。
當然,由於經常身處與敵人最先發生衝突的環境,風險也是極大,若事有不諧,往往是第一批被捉和被殺的物件。所以,朝廷和邊關將領給夜不收的待遇相當優厚,如若被殺或受傷,撫卹十分豐厚,這也與其從事的高風險作業是成正比的。
對此,《明實錄·英宗正統實錄九》中有記述:“沿邊夜不收及守墩軍士,無分寒暑,晝夜瞭望,比之守備,勤勞特甚。其險苦艱難,比之別軍懸殊,若非加厚優給,何以責其用命?”
在土木堡之變後,也先挾持英宗來到大同城下,要求守將郭登開門迎接。郭登一邊虛與委蛇,一邊則暗中組織營救方案,而其所考慮使用的力量正是夜不收。
英宗來到城下當晚,“夜不收”就成功滲透進了瓦剌營地的核心,並聯絡上了代英宗傳達資訊的袁彬,欲當夜就將英宗帶回城中。沒料到的是英宗怕死,不敢跟著走,只能作罷。
具體情況也有記載,即當地夜不收楊總旗密告袁彬道:今夜有五個夜不收來,密請爺爺石佛寺去,待他尋不見時,便乘間入城去。
[注:這裡的“爺爺”即指英宗,本書開頭沒多久就解釋過明朝人稱呼皇帝有多種說法,“爺爺”也是其中之一,乃是“萬歲爺爺”的簡稱。只是本書中若這樣寫,可能有些朋友覺得彆扭,故未曾採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