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9章 火中取栗(十),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個“一字長蛇陣”——好吧,按照漢語的說法這或許是“龍門三疊浪”,可是無論語言怎麼變,都改變不了這是一種最為呆板的平推作戰。

放在後世,這種排隊槍斃或者說“線列步兵戰術”早已經被丟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但剛剛看過陸戰隊“表演”的甲斐姬顯然不敢這麼想。

戰爭勝敗的決定因素不止一個,但很多時候只能從結果來反推原因,海貿同盟既然使用了這樣的“三線輪換遞進射擊戰術”並且取得輝煌的戰績,那意味著這個戰術顯然是很成功的——當然很成功,雙方兵力差不多,結果打完之後對方損失過半,自身傷亡僅十七人,其中只有一人陣亡,三人重傷,剩下十三個都是輕傷。

當時的情況簡單來說是這樣的:豐臣軍追殺而來,發現了海貿同盟陸戰隊在前列隊並收留了甲斐姬一行人,於是豐臣軍趁著餘勇直接殺過來,被海貿同盟兩輪排槍直接打廢了一百多人,軍隊行伍第一次崩潰,全軍後撤。

負責率領這支追兵的侍大將發現海貿同盟陸戰隊並未展開追擊,只是踏著鼓點、保持佇列緩緩向前推進,於是他認為對方放棄了最佳的得勝機會,自己也就還有機會再打一場。

因此他立刻擊鼓聚兵,匯聚敗軍重新編組,並且很快完成。他又考慮到對方似乎是一支純粹的“鐵炮備隊”,火力比較猛,於是他將精兵集中在前方中心——好吧,就是甲斐姬想到的鋒矢陣——然後發動第二次進攻。

這一次他果然……死得更慘。高雲平雖然根本沒有變化陣型,但士兵不是機械,雖然站位不變,槍口朝向顯然會對著兵力更加密集的“鋒矢箭頭”位置發射。

這樣一來,在“集火”之下的豐臣軍精兵們反而在第一輪齊射中就損失大半,接下去他們就在清醒狀態下發現了此前亂哄哄進攻時未曾注意到的一點:對方的鐵炮裝填時間極短,第二輪齊射恐怕只在十幾個呼吸之後便再次光臨。

這一次,頭陣精兵幾乎遭到全殲,包括侍大將和兩個足輕大將在內,而隨著他們衝上去的部隊也損失慘重,並且在頭陣精兵被殲滅、三員核心將領也陣亡的情形下,毫不意外地直接崩潰了,紛紛慘叫著逃回……然後又被陸戰隊從背後再打了一輪齊射。

這整場作戰,陸戰隊一共只打瞭如此區區五輪齊射,就造成兵力幾乎相等的對手豐臣軍損失過半、全軍潰逃。雖然這是高雲平熟悉的場景,但在日本人眼中的震撼性是毋庸置疑的,豐臣軍方面幾乎是“不知道怎麼敗的”,而甲斐姬一行人也不知道陸戰隊是“怎麼這就贏了”的。

其實道理也沒那麼複雜,簡單的講就是武器的進步導致了戰術的變化。在冷兵器時代,大家都知道在打仗的時候部隊的陣型極為重要。很多戰鬥一旦一方陣型崩潰了,部隊成一盤散沙,兵敗如山倒,基本就走向了敗局。

隨著冷熱兵器的過渡,武器經過創新和發展,慢慢出現了火槍。早期的火槍都是些火繩槍,滑膛槍之類的,這些火槍發射的並不是後世看到的流線型尖頭子彈,而是彈丸,因此很多槍管沒有膛線。

另外由於火藥產生的煙霧和火花極大,對於士兵而言,在扣動扳機的時候,臉還要轉向一邊,以免被焰火糊一臉。再加上氣密性等設計也不到位,導致早期的火槍,威力倒是還湊合,就是精度和射程極差。

這便出現一種情況,即如果此時計程車兵要是像現代戰爭那樣,甚至哪怕一戰那樣互相在壕溝裡對射,命中率一定是極為低下的,雙方怕是打個一年也死不了百來個人。

況且此時火槍的裝填速度又非常緩慢,此時主流水平的火槍技術下造出來的火槍,比如日本鐵炮(日本鐵炮還是戚繼光點名表揚過的,當然戚繼光主要是認為日本鐵炮質量比當時大明衛所製造的鐵炮質量好多了),即便受過良好訓練計程車兵,基本一分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