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章 北洋遠征(十三),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固,稜堡中的人總是要吃要喝的。雖然西班牙人把馬尼拉當做“殖民據點”,一直以來都有進行戰爭儲備的習慣,然而菲律賓不是俄羅斯,熱帶的天氣擺在這兒,儲備的糧食物資黴變時間都很早,一旦糧食變質或者吃光,接下去怎麼活?

人吃人嗎?馬尼拉一共也就兩萬多人,就算真搞人吃人,也不過多苟延殘喘一兩個月。只要馬尼拉無法取得援軍和物資,失敗依舊是不可避免的。

援軍能來嗎?能擊破外海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嗎?顯然不大可能。即便無敵艦隊大勝英格蘭,西班牙海軍主力也不可能大舉出徵到遠東來。這裡不僅有損耗問題,還有國力——尤其是財力問題。

卡斯蒂利亞王國早就欠了一屁股債,雖然宣佈破產可以解決一部分麻煩,但所謂“賴賬”其實並不是真的就讓這筆欠債清零,它只是代表不再直接拿出那麼大一筆錢來歸還,而債務會變成卡斯蒂利亞王國各種稅收收入的抵押部分,按期按比例償還給債主們。

換句話說,錢還是要還的,只不過被強行的分期支付了。原歷史上,後來西班牙借款越來越多,哪怕美洲金銀不斷加大開採力度都補不足,就是因為這其中還有利息問題——借得越多,將來償還起來就越困難。

哪怕動不動就來個破產,也只是把當場暴斃變成久病纏綿,越是拖得久,就越是隻有死路一條。

在這樣的財政壓力之下,西班牙人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遠東來,而且還和如此龐大的一股海上力量交戰。

原歷史上荷蘭處於“海上馬車伕”的高光時刻時,在南洋也只能乖乖給鄭芝龍上貢,買鄭芝龍的旗幟才能順利在南洋地區活動。難道是那個時候的荷蘭海上力量還不夠強嗎?

顯然不是。鄭芝龍當時雖然號稱擁有二十萬帶甲、3000艘海船,但這二十萬裡的水分根本不必說,看他們面對韃清時的表現就知道。

而那3000艘海船也不是現在京華這種制式武裝運輸艦,大多以噸位較小的船隻為主,面對荷蘭的大帆船根本沒得比。之所以料羅灣海戰能打贏,一來是真正的蟻多咬死象,二來荷蘭人對於東方水戰常用的大規模火船戰術的確不習慣,也不太會防備。

而事實上,當時的荷蘭雖然本土陸地疆域小,但實力卻足稱強大。在其高光時刻,荷蘭贊河兩岸集中著約60家造船廠。這些造船廠普遍採用風力鋸木機、動力運料器、滑車、絞轤、重型起重機等機械化裝備,提高了工廠的勞動生產率,幾乎一天就能生產一條船。

其在造船設計、船體部體等環節實行標準化管理,荷蘭政府在阿姆斯特丹專門成立了研發航海裝備、製造航海儀器和繪製航海地圖的部門。社會化的造船模式,減少了生產和使用成本。

這一模式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銷售策略,造船廠既接受消費者定製,又對外銷售,盤活了整個造船市場的資金;二是降低成本,在那一時期,荷蘭產的船隻比英國產的船隻價格便宜40%-50%,競爭力之強不言而喻;三是種類多樣,比如運輸用的“大肚船”、速度較快的“飛船”以及捕魚用的“大帆船”等船型都風靡歐洲。

當時荷蘭造的船隻設計合理、結構堅固、工藝先進,而且船隻操作人員要比其他國家的船隻少20%,這對於當時僅有150萬人口的荷蘭來說至關重要。

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在荷蘭發展的黃金時期,全世界有2萬艘船隻,其中3/4是屬於荷蘭的,比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那個局面就好像海灣戰爭之後、紅朝海軍發力之前的美帝海軍,稱得上是一家吊打全球。

然而,即便是以這樣的實力,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兩大壟斷殖民公司之一]在和鄭芝龍打了一場料羅灣海戰之後也只能認慫。東印度公司甚至在公司記錄中哀嘆:“公司在遠東的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