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遠東一盤棋(三),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吾衛大將軍之類更是不勝列舉。
好比日本的左兵衛督,唐名叫做武衛大將軍,這是著名的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他們織田家早前的主家、曾經的三管領斯波家家主世代擔任的官職。
斯波家原先地位極為特殊,鎌倉幕府末期與足利將軍家同格,後來才降為臣籍,擔任幕府執事,該職務也是“管領”的前身,一直是三管領的筆頭。
除了斯波家家主外,室町時代再沒人擔任過左兵衛督這個職務。所以在此時代的日本,一說到武衛家、武衛公,那肯定就是指斯波家和斯波家的家主,天下間別無分號。
斯波家的人,苗字就是斯波,但如果現在有個通字為甲、偏諱為乙的斯波家之人站在你面前,你稱呼他為“武衛甲乙”,他肯定知道你是在喊他。
不僅是這些人,甚至連幕府將軍們也不能例外。他們除了徵夷大將軍這個本來是臨時職務的特殊職務之外,也有律令制內的職務。
在整個室町幕府時期,只有作為武家棟樑的足利家將軍能夠獲得左右近衛大將之職,而這兩個職務等同於唐朝的左右羽林大將軍。
唐名在日本的流傳之廣、烙印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言歸正傳,劉馨當時就設想過,如果沒有《直江狀》,如果沒有德川號召討伐上杉聚齊勢頭,如果石田三成沒有在此之後立刻跳出來組織討伐家康並攔截另一批還沒去東邊的領軍大名,如果那一大批已經去了東邊的武斷派大名不是已經到了家康麾下,如果……
總之各個階段都有無數的可能導致東西軍的“配置”與原歷史上不同,就好比島津家一開始的時候是打算跟家康混的,但沒料到的是他們跑到岐阜之後,德川老臣鳥居元忠表示沒收到家康的通知,因而不準島津家的人入城,氣得島津家一怒之下乾脆跟西軍混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總之最終形成的東西兩軍其實都是因緣際會所致,很多當事人自己沒沒料到,居然有朝一日會聽家康的指揮來打仗,或者在石田三成的名下打仗。
劉馨推測,高務實原本可能就更傾向於站在西軍一邊,因為西軍這邊的實際首領是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這廝是個不太會團結實力大名的文官派,高務實應該很有把握能在關原之戰結束之後強勢加入,繼而取代石田三成的領導地位。
有了京華的加入,即便關原打輸了,西軍也完全有能力恢復實力和士氣,回頭去打復仇之戰,並且贏得戰爭的最終勝利。
西軍眾將當然也明白“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的道理,高務實的加入有何意義不問可知,再加上京華本身的強大實力,習慣於服從強者的戰國大名們會怎麼選,那也無需多問。
如此,高務實的確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取得其在日本的獨特地位,只是這地位究竟能如何獨特,現在卻不好說。
日本人受唐風影響極深,而唐風歸根結底就是漢化,漢化深了,他們也很講究萬事要“正名”,而京華要的特殊地位又不是豐臣秀吉統一之前堺汀商人那樣的獨立商業汀,他要的是控制日本啊……這個名卻如何正得了?
何況,就算幫東軍,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關鍵就在於德川家康這個人。
德川家康的厲害之處,前次高務實已經給她分析過,此人不僅軍事水平在當時鮮有對手,政治水平在秀吉死後更是吊打一眾沙雕牆頭草。
不過,劉馨認為高務實當時的猶豫,主要在於家康個性中的兩大特點:
第一大特點,他是個眼光很毒辣的人,而認定之後做事絕不含糊。他判斷大局幾乎沒出過什麼錯,認定織德同盟以後一直是織田信長的得力臂助,信長和淺井、朝倉兩家開戰之初差點把命都送了,家康也不離不棄。
直到信長死後,他都還為了堅持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