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卅四)五大工業區,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所以多數人對水運幾乎毫無感覺,是因為水運相比現代化交通如鐵路、汽車要慢不少。可是慢歸慢,架不住它成本低啊,而且運輸量真是超級超級大啊!
可以這麼說,中國古代的繁華富庶,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於中國得天獨厚的全國水系。
考慮到大明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和社會生產力,高務實當然不可能一開口就要搞“十萬裡鐵路”,那是純純扯犢子。他現在的計劃是,爭取花個十年二十年,將幾個重要礦產區、工業區與它們臨近的通航水系用“有軌馬車”連線起來。
這當然是需要規劃的。首先就是要規劃幾個“國家級”的工業區,以及為它們就近提供主要原材料的地區。
這題比較簡單,畢竟可以抄作業。高務實目前的規劃是五個工業區:京師、瀋陽、蘇松、廣州、武昌。這裡蘇松是兩個府,其他都是一個府或者說府級行政區的大小(主要是江南富庶,地塊分得細)。
毫無疑問,除了武昌之外,其他四個就是直接對應後世中國的“四大工業基地”。之所以高務實多畫出一個武昌,是因為無論按照交通、資源還是區位來說,武昌都完全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工業基地來打造。
京畿,目前主要靠開平工業區,不過開平工業區因為直接建在原材料產地上,所以它不必太擔心原材料的交通問題。其主要職能是透過海運向其他區域輸送產品——無論國內還是海外。
開平工業區算是個複合型工業區,軍民兩用,以鋼鐵生產和加工為核心,不僅生產各類武器裝備,也生產農具、車輛部件,同時還是高務實計劃中為“鐵路”供應鐵軌的北方主產區。
瀋陽,這是高務實出任遼東巡撫之後才打造的工業基地。瀋陽目前主要有三大產業:鋼鐵製品產業、柞絲產業、糧食與飼料加工產業。
鋼鐵不必多說,和開平一樣軍民兩用都產;柞絲產業以前也多次說過,是大明最集中的柞絲一條龍產業區;糧食與飼料加工則主要歸功於高務實當初的規劃,玉米和耐寒水稻的引入和推廣使得遼東糧食產量猛增。
水稻增產使得遼東人口可以穩步提升,而玉米的爆發式增產則使得它成了馬匹的主要精飼料來源,不僅供應遼東一地,還供應了大半個“九邊”,重要性毋庸置疑。
蘇松目前是絲綢與棉紡業基地,同時承銷了上游來的瓷器、紙張等高附加值產品,基本上走的是“輕工業”路線。當然,這和高務實的商業力量始終不曾大舉進入這一地區有關。不過暫時來說,高務實也沒有很強大的意願要改變這一點。
畢竟現在只是公元1600年左右,倒也不必全國都大幹特幹重工業,長三角這邊既然適合發展輕工業,那就先這樣發展著。反正都是高附加值的產業,繼續做大做強也不吃虧。
廣州比較有意思,佛山地區自古能產好鐵好鋼,但高務實這個喜歡搞鋼鐵相關產業的人卻始終沒有在廣州投資鋼鐵產業。這是因為高務實知道,廣東相對北方几個省來說並不具備鋼鐵產業的資源競爭力,與其在廣東發展鋼鐵產業,還不如搞好北方那幾個地區。
高務實在兩廣也是有一定的產業規劃的。按照他之前的安排,廣西主攻製糖業,廣東則主攻造船業和粵繡、棉紡。
這裡有一個前提必須要說:此時的廣東不同於20-21世紀的廣東,現在的廣東經濟並不突出,別說和江南一帶相比了,與其臨近的江西、湖廣都比廣東的經濟實力要強(廣東經濟的崛起直接和海洋時代到來掛鉤)。
正因如此,高務實暫時也沒給廣東安排太多的產業發展計劃,畢竟屬於它的時代只是剛剛到來。等時代的浪潮抵達,根本不需要誰來安排,廣東自然而然會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最後就是武昌了。武昌這邊要說高務實印象深刻的,那無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