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圩一)“共襄盛舉”(7K),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舉動雖然是象徵性的做法,但逼得他要做這種行為藝術,本身也說明了彼時財政的困難。
不止中國,在近代一直代表所謂“先進位制度”的西方國家一樣發生過財政困難,而且這種困難還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直接原因。
西方國家當年解決財政問題的最終辦法,大多並不是逼自己國家的富人多交稅,而是透過對外軍事侵略和殖民擴張,透過擴大剝削物件來解決自身的財政困難。
正因源頭如此,所以後人才會看到一些“令人詫異”的“怪事”:等到歐洲的殖民主義體系瓦解,歐洲的軍事力量也急速衰弱。
而到了高務實穿越前,隨著米國經濟發展的漸趨停滯,其每年的財政赤字已經佔到整個發達國家財政赤字的八成,債務餘額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約100%。該國查爾斯頓大學教授范登堡甚至表示:“米國財政已經走上一條不歸之路。”
與財政困難相對應的是,米國的軍事力量也在收縮,開始從中東和阿富汗撤軍。也就是說,還沒有明朝歷史長的全球第一帝國,已經像明朝那樣面臨財政困難、軍事收縮的窘境。
此時似乎可以得出兩個假設:其一,如果米國像明朝那樣不能靠借債緩解財政問題,那麼恐怕也已經要爆發“甲申國難”了;
其二,如果明朝可以像米國那樣向全世界借錢(金融霸權的收割),則恐怕還能活很久!
跟中國古代相比,現代中國和西方國家多了國債作為稅收的補充,藉以緩解財政危機。
但凡稍稍研究過財政危機的規律就會發現,財政危機是跟經濟危機直接相關的:如果經濟發展得不好,“中產”大量破產,則稅收自然減少,而財政危機自然發生;經濟發展得好,“中產”大量增加,則稅收自然增加,財政收入自然充沛。
所以,現在大明的財政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能交稅、肯交稅的人群規模持續減少,能避稅、能免稅的人群規模持續擴大。
故,要想解決財政問題,其實只有兩個思路:要麼讓肯交稅的人變得有錢起來,要麼則讓有錢的人變得肯交稅起來。當然,最好是雙管齊下——我全都要!
不過說是這麼說,“全都要”畢竟困難重重。比如前者,歸根結底就是提高全民收入,這在農業時代是異常困難的。因為生產力就擺在這兒,你不可能做到“物資產出極大豐富”,而帝制封建國家顯然沒有搞全面扶貧工程的社會思想基礎。
因此高務實只能考慮第二種方案,即讓有錢的人變得肯交稅。
可是有錢人往往也有權,或者能透過花費相對較少的錢來實現權力為他服務,繼而避免因為交稅而損失更多的錢。這個時候高務實就必須準備兩手辦法了。
剛才說過,雍正能搞“士紳一體納糧”的根本原因在於八旗軍事集團的支援,同樣的道理,高務實要想順利推動類似的改革,也必須擁有大明朝廷中軍事力量的支援。
是不是草蛇灰線,一些事情變得有跡可循了?是的,高務實這麼多年南征北戰西伐東討為的是什麼?
只是消除大明朝的邊疆隱患麼?只是建立個人的無匹軍功麼?並不是。
高務實想要獲得的,是他在大明軍事體系中無人可及的威望,是大明軍事體系從上到下對他的極大認可,甚至是各大“軍區”主要軍力實際控制者們對他的個人崇拜——崇拜到但凡他高務實有所指示,他們都會下意識的奉為圭臬、立刻執行!
換句話說,高務實雖然並無改朝換代的想法,卻要求自己有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那種一呼百應、一言九鼎般的巨大名望,讓支援自己的人敢於不顧一切支援自己,反對自己的人必須謹言慎行不敢表露心聲!
必須有了這樣的支援,高務實才敢亮明立場,去找文官集團和它背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