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廿九)“京華彎炮”,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歐洲引入的紅夷大炮、佛郎機炮說起來都是加農炮,大明自家的什麼神威大將軍、虎蹲炮這些大量裝備軍隊的火炮也同樣是加農炮。
換句話說,在高務實下令分類之前,基本不存在“榴彈炮”這個概念——除非你硬要說投石車是彎曲彈道,所以它是榴彈炮。
為啥此時沒有彎曲彈道的榴彈炮呢?因為使用需求導致。加農炮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火炮彈種是實心彈。實心彈不會爆炸,殺傷力靠的是它本身被髮射出去的直接動能,但在實戰中,通常必須指望它發生“跳彈”現象來擴大殺傷力。
在這種情況下,你弄個彎曲彈道打掩體背後,因為它彈丸是從天上砸下來的,基本上就別指望跳彈殺傷了——很可能直接砸進地裡,那殺傷力……可謂十不存一,要來何用?
那麼問題來了,高務實催促京華搞火炮分類,是因為有了實心彈之外的產品了嗎?是的,初步產品的確搞出來了,也就是初級榴彈,或者說技術程度比較原始的榴彈。
榴彈又稱開花彈,這玩意兒其實早在公元11世紀的中國就有其記載,是利用彈丸爆炸後產生的破片和衝擊波來殺傷或爆破的彈藥。不過當時那種所謂的榴彈那是真的原始,事實上只能說中國當時已經有了這方面的嘗試,至於實戰效果嘛……基本可以無視。
那種早期榴彈內部裝藥量很少,所以威力也小,炸完之後甚至都有可能只是崩成兩半,遠遠沒有後世影視劇裡的那麼威力巨大,這玩意在原歷史上廣泛裝備還要等到拿破崙戰爭後。
在古代的大多數時候,大炮發射的彈丸都是實心彈,並不會爆炸,但它會摧毀擋在他面前的一切敵人,而且剛才說過,還會在地上出現彈跳現象。
在拿破崙戰爭時代,拿破崙最愛陸軍12磅加農炮的最大射程能達到1100米以上,其有效射程也能達到500米。[注:這裡是說陸軍炮,海軍另當別論。]
這種炮彈發射後,炮彈會以一個平緩的拋物線向前推進,沿途摧毀它遇見的一切敵人,而且在相對堅硬的土地上還會出現彈跳現象,就像石塊在水面上打水漂一樣,這樣的一發實心彈足夠報銷一整列敵軍。
加農炮除了能裝填實心彈外,還能裝填霰彈和異種彈,用處非常大,所以拿破崙把這種炮親切的稱為“法國姑娘”。[注:但是英語翻譯之後變成了“法國女兒”,不知為何。]
說回榴彈,早期的榴彈由於鑄造技術的落後,空心殼體是由兩半分別鑄造(留出引信孔)然後再合一起的。由於強度低,所以它承受不了太高的膛壓,否則就會在炮腔內炸膛。有鑑於此,當時一般把榴彈用於曲射的大口徑短管臼炮,而不是高膛壓的長管加農炮上。
其發射方式分為兩部分,先點燃炮彈引信,再點燃發射藥引,然後榴彈就會以拋物線的方式從高空中砸向敵軍防禦工事。
但是這時候就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炮彈有可能在敵軍上空爆炸,也有可能砸進敵軍工事內後再爆炸或者乾脆啞炮,甚至還有可能在大炮內爆炸。
這些情況在榴彈出現的早期是挺沒辦法的事,因為製作工藝問題,不是每個榴彈的質量都可靠,而且決定榴彈爆炸時間長短的導火線,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也不是非常可靠。
簡單的說,決定榴彈何時問世、何時成為一項好用的武器的主要因素是技術水平。
很慶幸,高務實的動手能力雖然糟糕,但動嘴的能力不差。他作為當年各種戰略、戰術遊戲的愛好者,對於榴彈的一些關鍵技術是有一定了解的——他雖然自己復原不出來,但如果只是給予理論指導,那倒夠了。
對榴彈發展至關重要的彈託、木質錐形信管和炮彈整體鑄造技術,在原先的歷史上幾乎都到了18世紀後期才發明出來,但是這些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