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卌六)部衙會議續,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到鹽價,此時食鹽的生產成本雖然很低,但附加在運輸和銷售環節的成本卻是非常驚人的,那些賣鹽的老闆們吃了這麼大的啞巴虧,豈能不將鹽價連翻幾十個跟頭?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鹽商把鹽價定得很高,那幹嘛不甩開鹽商,直接去找灶戶呢?這主意不錯,可惜完全不現實,因為中國自漢武帝以後就幾乎一直實行食鹽專賣制度,除了持有許可證的鹽商,其他人是不能找灶戶買鹽的,大明當然也不例外。
您要問為什麼,或許大明的官員會給您解釋:從鹽商那兒買的鹽叫商品鹽,從灶戶那兒買的鹽叫小產權鹽,商品鹽才合法,小產權鹽是不合法的。
不過現在情況不同,高務實作為戶部尚書,合法不合法這個問題只要皇帝不插嘴,那他就是最終定義人。他說從遼南鹽場支給,那這批鹽的去向就一定合法——但是別忘了,省掉中間環節之後,這批鹽的成本並不高。
權力為什麼值錢?高務實這番操作就是生動範例。
災後重建的人力問題解決了,但還有其他問題不好辦。石星等大家安靜下來,又開口道:“閣老仁慈,不過當地房屋垮塌如此之多,工部在遼東卻沒有多少木料庫存,這重建所需的物料卻不知該從何獲取?”
石星這麼一說,高務實還沒回話,卻惹惱了戶部四侍郎中排名最末的趙于敏,他面色不豫地道:“此乃工部當管,大司空怎好一句話便推得一乾二淨?”
石星知道自己在實學派面前早就不可能洗白了,因此也光棍得很,當下便呵呵一笑,道:“趙少司徒要這般說,本部堂也無甚可辯,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道理趙少司徒不會不知吧?
工部自打交了財權,如今連多存一根木頭都得先報戶部審批,而戶部卻似乎總覺得工部儲存太多,不僅有浪費之嫌,甚至是故意從中漁利。
因此,這些年來工部在各地倉庫所儲的木料石材那是一年少似一年。以如今工部在遼東所儲物料而言,我看頂多也就夠重建兩地的城門樓子,那些衙門、倉庫、營房什麼的……恕本部堂無能為力。”
趙于敏冷哼一聲,道:“有那麼艱難麼?就地燒磚、就近伐木,難道不行?”
“趙少司徒官宦出身,對建材物料看來不甚瞭解。”石星哂然一笑,道:“不知趙少司徒可否聽過這麼一句話:‘槐木椽,榆木樑,柿木柱子夯土牆’?”
這說法趙于敏還真沒聽過。他趙家乃是山西長治名家,其父趙希夔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歷任直隸安州知州,山東東昌府同知,四川、雲南僉事,貴州參議,湖廣副使,陝西按察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
換句話說,他爹退休的時候已經是從二品的高官,他傢什麼條件還用說嗎,怎麼可能去了解民間建房要從什麼物料?
眼見趙于敏遲疑,石星語帶不屑地笑道:“槐者,懷也,有念舊思古之寓,即不忘祖宗是也。而槐木又是‘鬼伏之木’,將槐木當作蓋房的椽子使用,可以利用‘家鬼’來抵禦‘外鬼’之侵襲,因此可以鎮宅。故在建房之時,民間喜用槐木做椽子。
榆,木材紋理通直,花紋清晰,彈性頗佳,更重要的是不易變形,亦不易開裂,而且耐溼耐腐。即便屋頂出現漏雨,短期內也不至於使榆木樑腐朽。另外,榆和‘餘’諧音,有‘家有盈餘’之意,因此民間喜用榆木做房梁。
柿木即黑柿木,自古以來就被尊稱為神木,亦有趨吉避凶之功用。此木質地堅硬細緻,紋路曲折變化多端,黑褐色的木紋有直線細紋、捲曲雲紋、山水狀紋,可謂萬般變化,因此能使屋中更具生氣,民間故喜用柿木做樑柱。
至於夯土牆……莫非趙少司徒不知磚屋貴於土屋,且土屋頗有冬暖夏涼之效,民間疲敝,可比不得趙少司徒家中可以夏取鎮冰、冬燒地龍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