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十一)京華紡織,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格來進行銷售,就能達到穩定市場價格的目的,從而確保利潤。然而現實是京華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耳光——京華紡織根本不管他們的統一定價,直接按照自己的銷售思路來。
結果自然毫無疑問,消費者又不傻,你張家的布賣一兩時,京華的布只要八錢,而京華的布甚至質量還要略好一些,那我傻了才不去京華買布啊!
這就可以引出第七和第八條導致價格戰的原因。其七,獲取先行優勢:如果一個企業能夠率先降價,那麼它在短期內就能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並有可能在未來繼續保持這種優勢。拋開京華自行創造的新市場不談,當京華加入某一舊有市場時,往往都是如此開局。
而第八點也就更直接了,薄利多銷: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需要透過各種手段來實現盈利,而降價至較低價位可以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從而增加企業的利潤空間。
之前多次說過,京華內部的各部門實行的是自負盈虧模式,但沒有細說的是在“自負盈虧”背後是什麼。其實既然要自負盈虧,自然背後就會有“分紅激勵”、“末位淘汰”等相應的獎懲機制,否則高務實早就虧破產了,哪還有京華如今的商業巨無霸出現?
基本上,除非高務實下令各部門進行聯合調配——比如現在西北方向的京華各部就都要為西征出力——否則京華內部不僅不會聯合行動,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錯位競爭。
比方說,京華鋼鐵和京華基建兩個強力部門,就有時候會因為一些重合產品打得不可開交,而一般來說這些事雖然會有報告送達高務實案頭,但高務實絕大多數時候根本不管。不是沒有人為此“斗膽進言東家”,但高務實一般會回答說:“有競爭才有進步。”然後繼續不管。
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京華各部的管事之人自然一切以競爭為導向,對內要競爭,對外更要競爭。畢竟道理明擺著:不管是我要分紅,還是我要“進步”,首先都必須先提高盈利,因為盈利才是京華各部(甚至包括需要直接參與戰爭的相關部門)首要考核目標。
如此,京華紡織會怎麼做,那還用詳細說明嗎?我京華是“京華紡紗機”的發明者,旗下還擁有京華工匠學堂輸送過來的源源不斷的技術人員。我可以不斷改進提高紡紗機技術,可以不斷最佳化生產組織模式,最後降本增效,達到“靠技術可以碾壓你們,靠質量依然碾壓你們”的目的。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江南財閥們的生產和銷售壓力自然是一步步升高,最終達到一個難以對抗的地步。但江南財閥之所以能成為財閥,自然不會蠢到傻傻看著最終日期來臨。
他們在感覺到危險之後就很快聯合起來,先是意圖在政治上動搖高務實,失敗之後也絕不拖延,馬上回到商業主戰場上(但政治上也沒完全放棄),直接開打價格戰,希望搶回市場、逼迫京華讓步。
或許有人會懷疑,京華的優勢那麼大,江南財閥怎麼會認為價格戰有用呢?其實,價格戰只是商業層面的反應,他們也未必真的認為單靠價格戰就能逼迫京華退讓。
他們的真實目的是把事情鬧大,鬧到高務實不得不正視江南商戰的激烈程度,從而考慮做出妥協。
高務實會因為江南商戰過於激烈就放棄京華已然擁有的各種優勢而做出妥協嗎?當然有可能會,而且妥協的機率很大。
為什麼?因為江南財閥很清楚,高務實的“主業”從來都不是商人,他是朝廷首輔、一派黨魁;他是六首狀元、士林領袖。
在大明乃至於整個中國“封建時代”的特殊政治環境下,這樣的人不可能鑽到錢眼裡去,因為社會道德約束往往就是“地位越高,約束越大”——你看原歷史上朱翊鈞年輕時喝醉酒打了個太監,甚至都得被李太后要求下罪己詔,這也是“社會道德約束”的一部分表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