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二章:最後再打一次,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水泥的發現,為接下來一百年間大明整體建築開啟了新的格局。
朱由校也絕對不會知道,在接下來的一百年間,大明的建築層面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他只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沒錯,朱由校又要修路了,上次修路,還是在上次。
首先要做的就是撥款,把全國的主幹道路全都換成水泥路,而且是從偏遠地區先開始鋪路,一直鋪到京城。
最先開始這個工程的,就是帝國的遙遠邊界,西伯利亞、安南以及烏斯藏。
這些地方都修了一條直通京師的官道,現在這些官道都將要被換成最先進的水泥路。
這樣一來,這些地區與京師的聯絡更加緊密了。
軍器司也是頭一次知道水泥這麼新奇的玩意,一陣緊鑼密鼓的除錯過後,總算是找到了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的最佳比例。
既然說水泥是用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的,比一般的石板路都要堅硬得多,那麼問題來了。
軍器司的大師們就在想,要是用點什麼別的玩意兒再混合一下呢?
萬一弄出來點更奇怪但是好用的東西,那可就有意思了。
水泥一經發現,給軍器司這些整個大明的各方面精英人才們拓寬了新的思路。
於是,他們開始在嘗試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朱由校當然是支援這種創新行為的,畢竟不能走後世我大清的死路,去搞什麼閉關鎖國。
當即下諭,凡有創新者,經軍器司裁定可用,皆有重賞。
這樣一份聖諭宣示全國以後,對各地工匠及百姓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發明水泥的石匠名作貢五,如今已被記載於傳,留名青史,列傳詳述其發明水泥的過程。
訊息傳出,更加激發了全國各地能工巧匠們的創作熱潮。
他們發現,原來自己這些平頭老百姓,這些最底層的匠戶,也有青史留名的機會。
一時間,各種新穎物件層出不窮。
就連朱由校都不得不感嘆,華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看來,這全都讓我大清的奴役政策給抑制住了啊。
當然也有許多濫竽充數,想要混一混賞金的。
不過,軍器司畢竟薈萃了全國各行各業的大師,但凡被他們分辨出來的,都被退回並且懲戒一番。
天啟二十九年冬。
今年已經四十五歲的天啟大帝朱由校,負手站在乾清宮西暖閣的窗簷邊上,望著窗外的鵝毛飄雪,十分唏噓。
忽然間,他有了一個想法。
後世,康麻子嘗吹噓有十全武功,現在自己的成就,恐怕不止了吧?
要不要給自己搞一點裝逼的東西,流傳到後世好供人瞻仰。
畢竟像自己這樣的大帝,後面估計也不會再有了。
十全武功還是算了,這個詞已經配不上朕了,朕要搞一點新奇的東西。
朱由校想來就是這個說做就做的性格,於是招手示意王承恩過來,說道:
“朕有意設立兩樣東西,你且聽好。”
“第一,皇家功勳館,派遣史官,前往那些立有特殊戰功的文武官員家中,詳細記述他們的昇平及各自功勳。”
“朕要讓在朕這一朝,或有戰功,或提筆可安天下的文官武將們,一樣得到後世的瞻仰。”
“將他們的個人昇平編纂成書,還有他們對戰法、政策的討論、心得,一併記錄,以供後世皇家子弟學習。”
“除非特許,非皇帝及儲君不可進入。”
王承恩只是站在一旁,波瀾不驚的靜靜點頭。
跟這位皇爺久了,就算是做什麼,他也不覺得吃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