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四章:以營兵制取代衛所制!,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兵變,遊擊將軍前去安撫,反被亂兵吊起射死這種奇葩事。

明初這種軍事建設的藍圖,不久便因邊患的日益加劇而改變,特別是九邊重鎮這些地區,臨時性的調兵遣將更是家常便飯。

宣德年間,開始針對衛所制度有嘗試性的改革,但都是點到即止,很少有太平皇帝肯去碰這種東西。

直到嘉靖年間,衛所制度才收到了第一次衝擊。

先是山西、陝西兩地總兵變成常設,而後,又將廣東、廣西、貴州、湖廣原本的兩名總兵,增設為四名總兵,改福建、保定副總兵為總兵。

萬曆年間,增設總兵於臨洮、山海關。

在天啟元年,朱由校也曾增設登萊巡撫,專為東江鎮提供物資支援,相應的,登萊總兵一職也在幾月後登場,這些都陰差陽錯造成了軍事制度的改變。

其實到現在,經過宣德、嘉靖幾代帝王的努力,明代的衛所軍事制度,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總兵官已然取代原來都指揮使的地位,成為地方最高武職官員。

“洪永以後,邊患日棘,大將之設,遂成常員。鎮守權重,都統勢輕,衛所精銳,悉從抽選,於是正奇參守之官設而衛所徒存老家之名。”

這種制度一些史籍稱之為鎮戍鎮,但朱由校覺得,這就是經過近百年來的嘗試,發現可以代替衛所制度的營兵制。

只不過歷史上很可惜。

終明一朝,營兵往往只是用罷即裁,精銳營兵自衛所抽調,戰後復歸於衛,這隻起到了緩和作用,沒多久依然會造成這些精銳軍事力量的流失。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把嘉靖朝出現的營兵制度加以改善,和後來韃清的綠營兵制結合,組成一種全新的軍事制度。

最後,再把這種營兵,變成如當下衛所一樣的全國各地常設軍事據點,而不是用罷即裁。

這種嶄新的營兵制,將取代現有的衛所制度,將大明的軍事實力推上頂峰。

當然,現在朱由校只是有一個構想,還沒有成為現實。

衛所在全國各地的數量太多了,這可是個龐然大物,需要找到各種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為自己出謀劃策。

一旦輕動,遭遇挫折,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次南巡,一是為了打破現有的地方制度,為將來的天災人禍做足準備,二來,也是在為接下來全國範圍內聲勢浩大的改革造勢!

輿論造勢!

皇帝親巡,斬殺貪官汙吏,地方上重新洗牌,改革的阻力就會減少很多!

針對衛所制度的大改革,朱由校必須要做,當然這肯定也會引起全國範圍內的波動,因為裁撤衛所,影響的人太多了。

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多地的暴亂!

但是這些都不算什麼,不打破舊有弊端,談什麼新生?

說白了,這次南巡,就是因為朱由校已經利用閹黨,在朝堂上“說一不二”,幹什麼都有一大批人喊著皇帝聖明。

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塑造人設,大行改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