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吼吼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2章 跟養蠱似的,大明:殿下請登基,喲吼吼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邊疆重鎮,好鋼要使在刀刃上的道理,誰都懂。

但朝廷並不這麼想,主要是產量不足,優先供應京營,再以輪班制度,逐步替換地方裝備。

這麼做,可以避免當地將領生出什麼奇怪的心思。

比起要求一個將軍忠誠,朱祁鈺更傾向讓大部分士兵知道自己要效忠什麼。

大明不需要忠誠的軍閥,需要的是忠誠的軍隊。

寧夏鎮是完全的軍鎮。

在蒙古滅西夏時,寧夏千里幾成赤地,百姓百無一二,城遂空。

戰後,元朝設西夏惠民局收容安置,組織屯田,以西夏回回軍為主,對寧夏人口徹底清換。

大明建立之後,為防避元蒙殘餘勢力,先是將這些人遷往陝西關中,而後因為寧夏空虛,又將人遷了回來,並且徙五方之人充填。

這五方之人,便是現在寧夏的主要人口。

所以,寧夏是中原、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這些來自各地的百姓共同鎮守。

正是因為這種完全的軍管模式,在寧夏的總兵官,擁有著比大同和宣府這些地方還要大的權力。

地理優勢,只要總兵官願意,盜賣鹽糧什麼的,都是很簡單的事情。

就如同陳懋,在隨朱棣北征之前,便是寧夏總兵官,可是被時任寧夏左屯衛指揮使的張泰彈劾告發,而查辦撤職。

真的也好,自汙也罷,像寧夏這種軍鎮,越往西,武將的權力就越大,為了避免軍閥的出現,就需要文官來加以制衡。

巡撫副都御史便是用來限制武將。

可是,巡撫所管不止一地,文人雖有才幹,可對當地民俗缺乏瞭解,因此所導致的各種亂事也是層出不窮。

張泰從城牆上下來,轉頭就去看自己的那些愛車。

說實在,他內心其實是渴望河套的韃靼來寧夏試試。

六百輛戰車,並駕齊驅,在平原上衝撞的場景,張泰很想看看。

“報,將軍,打磑口發現虜寇蹤跡,遊擊部隊觸之即離,現已退去。”

聞言,張泰眉頭一挑,打磑口是寧夏鎮的前沿哨所,築有城牆,內駐百來人。

位於寧夏鎮以北,是賀蘭山脈的一處山谷之地。

虜寇進攻寧夏鎮,必然要經過這裡。

“可有探明幾人?”

張泰開口問道。

“目視十餘騎,旗官猜測,只是試探。”

士兵抱拳垂首回答。

想什麼來什麼,賀蘭山外出現虜寇的蹤跡,那麼可能就是對方在勇武營團那邊碰了鐵板,想要捏一捏自己這顆柿子軟不軟了。

“再探再報,讓打磑口哨所嚴加警戒,把夜不收都散出去。”

張泰勾起嘴角,雖然打磑口不適合戰車衝鋒,但是這送上門的,自己總不能不接吧。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大明:殿下請登基【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王朝

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