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吼吼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6章 因為我們來過,大明:殿下請登基,喲吼吼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剩下的事情,朱祁鈺讓于謙去和王直還有陳循商量。

朱祁鈺所掌握的生產資料,足夠去倒逼那些不思進取的縉紳做出必要的改變。

而陳循所在的戶部,其本職就是幫忙打理勞動資料的。

但是在京城能做的事情,不代表在其他地方也可以。

經驗需要因地制宜,現在的陳循,大概也有點思路。

在內閣,陳循聽完于謙所說,思索道:“先廢貴湖宣慰司,再立三司,由省入手,再達州縣,不過,既然膏腴之地,也可吸引苗民下山。”

“貴州湖廣動亂,平蠻大軍也可以此吸引苗民,只是,都打了好些年了,苗民必然不會輕易相信。”

王直頷首,繼續道:“還有,如今京城官缺剛補,未有餘力派遣官員過去,諸位也是知道的。”

今年的鄉試也不平靜,鄉試若是不能順利進行,那明年科舉也或許會出意外。

這也是于謙的疑慮。

“非常時,辦非常事,某覺得,聖上不遣回流民的方略,或許可用。”

思索再三,于謙才開口說道。

“於尚書,你說的是,取消南北限制?”

王直動了動嘴唇,開口問道。

自從南北榜案之後,朝廷對南方的舉人都是打壓,刻意維持南北官員的平衡。

科舉說到底就是爛筆頭,南方比北方安全的多,所以能安心讀書的也多,自然出的狀元也多。

這也不過是北方學閥為了打破南方學閥壟斷的方式。

你讀書,我練武,反正讀書人的拳頭比不過北方武德昌盛的大老粗。

現在,京城有了學校,于謙這些內閣大臣,也意識到了科舉的侷限性,特別是這次罷考案,那些奉聖師的書呆子,不堪大用。

相比國子監,陳循就更喜歡學校的學生,畢竟這些學生的算學已經比國子監的監生強了。

可是,沒有了地方保護措施,容易造成瘋狂的野蠻發展。

“京城風景,王尚書也看了,若是發展得當,不會不如姑蘇,再者,為生民立命,卻因湖廣偏遠而不願去者,又能為朝廷做什麼?”

外放的官員都是在朝中沒什麼關係的,如此後果,自然容易滋生酒囊飯袋。

王直頓了一下,換做是他,也不想讓後輩去那窮鄉僻壤之地鍛鍊。

這是人的私心,可是有些工作,就是需要克服私心。

陳循轉動著眼珠子,連忙開口道:“山東舉人不是很多被捕嗎?填補湖廣之地,也不是不可以。”

“那些人?”

聞言,王直看向陳循,猜測其的小心思。

若是山東舉人能用,那麼之前被懲罰的陳循之子,陳英也非不能任用。

“可不怕山東舉人對朝廷懷恨在心?”

王直淡然問道,目光直勾勾看著陳循。

見狀,陳循咂舌道:“某有私心,但湖廣本是流放之地,此舉二優。”

“其一,我等皆是萬中取一,那湖廣之地也一樣,不求各個成材,只求萬人之中,有一治世之才便可。”

“其二,收心,如今山東軍威浩蕩,若能將功補過,想必舉人也非蠢人。”

“其三,你我皆知,閥門不願後輩受苦,可天下並非閥門多,那些寒門更多,只缺一個機會,王尚書,可不能只讓聖上為公,朝臣為私。”

陳循說的有理有據,王直雖然贊同,但還是問道:“天下為公,可陳尚書也是為私,難道不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到了聖上面前,某也不會藏私,如今補缺,也多是關係,就算某不破之,等那學校學生成長,聖上必然不會坐視不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王朝

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