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配套設施,以供商賈往來、歇腳和吃喝。
如此趙普還不滿足。潁水溝通中原腹地和淮水,乃是一條重要的通航渠道,僅僅是翻整潁上縣的河道,還顯得改變太小,於是他在縣令那裡求了一封介紹信,親自跑去見了潁州刺史,說動刺史對穎水大加整修
在看到商賈繁盛帶來的賦稅收入後,趙普又跑去壽春考察。壽春不僅是軍事戰略要地,因為其位置特殊,溝通江淮與淮北,有交通樞紐的地位,這裡商賈更多,市場更加繁榮,而且淮水之上商船相連,景象十分熱鬧。
趙普在對壽春的商業進行“刨根問底”的研究後,回到潁上縣,立即說服縣令,在穎水與淮水的交匯口,新修了一處市集,並且建造碼頭、貨倉、旅店等設施。
在趙普的努力下,潁水與淮水交匯口的這處貨物中轉、集散基地,很快就有了雛形。因為市集處在淮水中段,且潁水溝通中原腹地與淮水的關係,市集一經建成,就吸引了大量商賈來此。
趙普又從縣裡調集了兩隊刀弓手,到市集來日夜守衛,在他的統一管理下,這裡貨倉、商鋪租金便宜,秩序井然且安全悉數高,差役也不敢為難商賈,很快就名聲大振,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商賈到此歇腳、中轉商貨、買賣貨物。
為此,潁上縣甚至不得不在此設立戶曹衙門,來管理商事、徵收賦稅。
市集的繁榮興盛,立即帶動了周邊鄉里的發展。
為了建立良好的商業環境,趙普擬定規則,一方面杜絕小吏差役中飽私囊,把手伸進商賈的錢袋子,一方面杜絕商賈間的不良競爭,再就是打擊賊人來劫掠事無鉅細,趙普都統一協調。
僅僅是興商這一項,就讓潁上縣的賦稅大量增長,那可不是三兩成,而是有望在幾年內就翻倍的,這可把潁上縣縣令樂得合不攏嘴。
市集剛剛建好,閒不住的趙普又把目光盯向了手工業。
男耕女織的時代,婦女們除卻幫忙農活、洗衣做飯外,就是織布製衣,有多餘的能拿出去買點錢,還可以補貼家用。趙普就發現,在這一點上也是大有可為的。
洛陽學院教給了他許多經世致用的知識,也開拓了他的思維。
男耕女織的時代,能買得起一架織布機的家庭並不多,那些佃戶、貧農根本就沒有這個資格,只有中農甚至富農,才有這個本錢。而即便是中農亦或是富農,家裡的織布機,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在用的,因為婦人的雜活其實很多。
趙普覺得,這實在是浪費了太多物力和人力。
趙普的法子,就是由縣裡出錢,購置織布機,而後分發到村、裡,搭建專門的房屋,建造統一的織布作坊,然後把村、裡的婦女統計一番,給她們分班,讓她們在一天中輪流到織布作坊裡來織布。
這就能充分發揮織布機和人力的作用。
至於有些婦人不會織布,也不用擔心,手藝是可以教的。
而那些家裡有織布機的中農富農,也可以把織布機搬到織布作坊裡來,算是織布作坊折價收購。
織好的布,再由織布作坊統一賣到縣裡,這樣就杜絕了婦人們賣布時被欺壓價錢的可能性,得來的錢財,再根據織布作坊統計的工時、產量,分發給婦人們。
織布廠不扣留一個銅板。
看似縣衙只出力,沒有收益,會入不敷出,但布匹到了商鋪裡,再賣出去的時候,官府是要徵稅的,所以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如此,不僅潁上縣的布匹量得到劇增,而且百姓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
這已經頗有農村合作社的意味。
趙普還覺得不夠,他想起了黃光石,於是在織布作坊出現一段時間後,他又派人去學習黃光石的織布工藝,然後傳授給那些織布的婦人們
當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