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始有三百餘州、近千縣。隋祚短暫,州縣兩級制的問題暴露的還不明顯,至唐朝初,弊端日顯,貞觀十五年,遂分天下為十道,遣使巡按天下州縣。
開元二十一年,玄宗許張九齡之奏,設定十五道採訪使。其後,採訪使漸有發展成地方刺史之上行政長官的苗頭。採訪使之後,觀察使、防禦使相繼出現,所統屬的事務,無不廊括數州,直至節度使大行於天下,遂有藩鎮四五十。
“行省,藩鎮之別稱乎?”李嗣源頗有顧慮的問道。
如今好不容易削平了藩鎮,地方節度使除卻邊關和出戰壽春的四鎮外,基本已經名存實亡,這個時候李嗣源自然不想“重蹈覆轍”。
——藩鎮名存實亡,也正該是確立行省制度的時候。
行省當然不是藩鎮的別稱,李從璟回答道:“行省只理民政,不涉及軍政。”
宰相李琪尋思著道:“景雲二年,朝廷有於天下間設立二十四都督府的決議,‘天下諸州分隸都督,專生殺之權柄,典刑罰之科’,但最終卻沒有施行,究其原因,乃是權重難制。朝廷治理天下,需要強幹弱枝,倘使令都督府分天下,則權柄太重,有尾大不掉之嫌,恐是倒持太阿。”
李從璟正色道:“行省非是都督府。區別很明顯:都督府有地方一切大權,而行省只有民政之權。地方權柄無非有三:政事、軍務、財政,行省理政事,另設軍務、財政大臣,其三者相互平衡,又相互制約,則不至於尾大不掉,能擁一地之利而抗衡朝廷。非止如此,民政大臣、軍務大臣、財賦大臣既然互不統屬,則地方權柄在實際上覆歸朝廷。”
聞言,眾人都陷入沉思。
李琪最先反應過來,露出喜色,“若是如此,當真是再好不過。”
李從璟笑道:“除此之外,可在行省設立刑部分支,掌管刑法諸事,同時設立御史臺分支,監察地方。”
李從璟的這個提法,並不單單是借鑑往後哪一個朝代的制度,還雜糅了後世的經驗,而且也不單單是後世制度的照搬,既有所精選改良,也適合了當下情況。
“總而言之,往後朝廷分天下數百州為數十行省,可以避免直接統轄數百州的繁雜不便,也有利於地方各項事務的開展,而令行省諸權分立,則是保證了地方權柄收歸朝廷,是為加強中央集權。”李從璟最後如是道。
此事宰相們討論了幾日後,都覺得可行,接著便是分天下為多少行省,各省轄境如何劃分的問題。
對此,李從璟依照個人經驗,大致給出了範圍,讓大臣們根據實際情況議定。
直到年關將至,各個行省的大致轄境才確定,而後朝廷派遣官員實地探查、最終決定行省的數量和地域,則是年後的事了。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而與地方行省分權制度配套的,則是朝廷權力部門的調整,同時也是君權的調整。找本站搜尋“cm“或輸入網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