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群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第一更)
李從璟在刑部大牢找到了孫芳傳,因為是首犯的關係,他被押解來洛陽的時間很早,正因為對他審訊得比較得力,張春來、孫興等人才浮出水面。孫芳傳如今面色並不太好,雖然沒受什麼刑法,但連日來遭遇的精神折磨,應該比身體上的創傷更加痛苦。
孫芳傳告訴李從璟,他跟汴州宣武軍節度使孔循並無交情,對方不可能因為要保全他,而將太原官員半道截下來。孫芳傳之所以認命,是因為即便沒有太原那些官員作為人證,僅李從璟現在掌握的證據,也足夠讓他丟掉性命。
李從璟與孫芳傳談了半個時辰,經過仔細觀察,前者認為後者並無說謊的跡象。
從關押孫芳傳的監牢裡出來,李從璟又先後去見了孫興、張春來。
在太原官員即將進入汴州地界的時候,宣武軍有異樣調動,孔循也有不同尋常的表現,這當然會讓李從璟不得不顧忌,孔循是否有意截下那些太原官員,不讓對方入朝,或者乾脆讓宣武軍佯裝成盜賊,半路殺之。
如果孔循不是為了孫芳傳,那便極有可能是為了孫興、張春來。
作為之前短暫的朝堂重臣,如今有數的地方大員,坐鎮汴州要地,要說孔循與朝中官員沒有密切往來,李從璟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既然推行新政不力的孫芳傳,因為與張春來、孫興等人有所勾結,所以朝廷不能及時察覺他的真面目,那麼孔循在汴州進奏官告密之前,同樣被視為推行新政恰當的官員,就極有可能也是朝中有人幫他掩飾。
——汴州進奏官的告密之舉,固然有為自己謀、想要立功的原因,但何嘗不是新政得人心、朝廷得人心的表現?
面對李從璟的訊問,孫興的表現是拒絕說話,打定主意要守口如瓶。李從璟用上了刑訊手段,也沒能讓對方開口。這位在前段時間的審訊中,已經精神瀕臨崩潰交代了許多東西的刑部侍郎,在聽聞汴州異動之後,出奇的狀態穩定下來,咬緊牙關奮起抗爭。
這讓李從璟基本確認,汴州異動,與孫芳傳案涉及的某些朝廷重臣有關。並且那批太原官員中,就有能影響某些個朝廷重臣榮辱甚至是生死的人。孔循要控制、殺害那些太原官員,是為保全某些個朝廷重臣,也是為保全他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孔循極有可能現在還不知道,汴州進奏官告了他的密。他的種種舉動,並不是在得知朝廷要整治自己後的反抗。
如果是這樣,單是為對付太原官員,孔循就不惜讓軍士作亂——不管他採用何種方式,最終都不可避免有罪,那隻能說,太原官員的確關係某些個朝堂大員的命脈,而那些朝堂大員,則關係到孔循的命脈。
孫興的及時“醒悟”與惜字如金,則是可能看到了一線生機,正是這一線生機,讓他決定把態度由合作轉變為不合作。
這讓李從璟察覺到,孫芳傳案與孔循案,怕是水深得很,如若不然,在他面前,孫興也不可能還妄想求得那一線生機。
在孫興這裡得到有限的東西后,李從璟又見了張春來。
出乎意料,比之平日行事乖張,看起來很厲害很強勢的孫興,張春來這位平素言語不多、為人和善本分的戶部尚書,倒是對李從璟說了一番話。
“天下積弊長久,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藩鎮、州縣如此,朝堂亦是如此。陛下、殿下是世間明主、賢王,壯懷激烈,有意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於是大行新政,精簡、充實禁軍,削弱藩鎮、整頓州縣,以求強幹弱枝,集中天下權力於朝廷,廓清宇內,再創盛世。然,治國如醫人,傷患積重難返,醫者欲起死回生,在用藥之前,必要對傷患之病情一清二楚。今,陛下、殿下欲根治天下,可曾盡知天下病理,又深知醫治之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