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議定,選擇的是風沙最小、沙暴最少的時節,這回往西域用兵,我和曹義金走北面,攻伊州、西州回鶻,往龜茲鎮行進,你和張金來走南面,攻仲雲、于闐,克復于闐鎮,最後兩軍會師於疏勒,再一起解決西面的其它敵手。”
李紹城神色肅然,“這回出征西域,不知要歷時多久,數千裡之地,或許會有許多意外,便是打上幾年都不稀奇。”
孟平與李紹城並肩而立,一同看向西天,“行軍多艱難,比不得在中原,話雖如此,但我軍畢竟準備充分,馬隊、駝隊龐大,實際上行軍並不慢,若是戰事大體順利,要會師疏勒鎮,其實也用不了多久。”
西域有過許多漢唐傳奇,如今孟平和李紹城到了這裡。
......
禁軍分南北兩支出戰西域,走的便是塔里木盆地的南北兩條道,絲綢之路到此,也是分南北兩支的。
李紹城率軍三萬,出陽關,向西南進發,其部要平定的第一個目標,是為仲雲國。
仲雲國,據石頭鎮、大屯城,“其牙帳居胡盧磧”。石頭鎮、大屯城,即鄯善、若羌故地。鄯善、若羌,即漢初樓蘭國,“不破樓蘭誓不還”之樓蘭也,也是漢初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班超定西域後,樓蘭便是漢朝所屬。唐初,鄯善更名石頭鎮,隸屬沙州,後為吐蕃所佔,現為仲雲國,人丁稀少,攏共小几萬人,與沙州互有來往。
仲雲人,“小月支之遺種也,其人勇而好戰。”
牙帳所在的胡盧磧,“漢明帝時徵匈奴,屯田於吾盧,蓋其地也。”
李紹城行軍至仲雲地界,未曾冒然進攻,而是派遣軍使持詔書,先至大屯城。
進軍西域,是李從璟謀劃許久的大事,對西域諸國的瞭解自然頗為詳細,哪國該強攻,哪國可以威服,事先都有一些計較,雖然這些計較不一定全部準確,但該準備的詔書,還是會準備妥當。
眼下,李紹城以軍使持詔書先行大屯城,便是意欲冊封仲雲君主,試一試能否讓其乖乖歸順大唐。
自漢以來,中國便有接納、冊封來投的草原各族、西域各國的傳統,尤其是漢唐兩朝,這樣的事情多不勝數,是以此時李紹城的這個行為,並不是託大和無的放矢。
為彰顯誠意,李紹城在軍使先行後,又行進了兩日便停止前進,於蒲昌海之側紮下營寨。蒲昌海是個湖泊,上游龜茲河、下游沮末河(塔里木河),這一段河流為季節性河流,眼下春暖雪融,河中有水,但水量不大。
不過唐軍卻不缺水源,他們紮營在蒲昌海之側,這處地方,已經不是沙漠綠洲可以形容,水草豐腴,林木幽深,有碧海藍天之景,且時在暖春,正是百花綻放之際,讓人直懷疑到了江南。
沒有別的原因,因為蒲昌海,後來叫作羅布泊。
眼下的羅布泊,是真正的蒲昌海,不是那一片乾涸的鹽鹼地。
蒲昌海既然是西域之江南,此時自然不缺牧民,禁軍到達後,本本分分紮營,安安靜靜取水,其間自然不會出現擾民的事,不過饒是如此,也驚得仲雲人四下逃竄,沒多久便跑得沒了影兒,連羊群都丟了大半。
這幅景象,讓馬背上的李紹城直搖頭,“讓張金來帶人,把那些牧民都追回來,好生安撫,讓他們繼續在這好生放牧......我等既然有意和平解決仲雲,就得拿出該有的態度,讓仲雲人看到我等的誠意。”
李紹城這話說得沒錯,當仲雲使者來到蒲昌海,看到一副軍民和諧的畫面時,面上既有意外之色也有欣喜之意,一行人再看唐軍將士,眼神都親切了幾分。
李紹城在中軍大帳接見了仲雲使者,當他聽完張金來的介紹後,有些驚訝於這支使者隊伍的分量......兩位宰相、十幾位都督,無論怎麼看都分量十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