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李從璟接到雲州的捷報時,靈州境內已經遍無作亂之軍。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敗逃的時候,靈武縣的圍兵也同時散去。據報,三千將士死傷近半,能站著的不到千人。
這些時日,李從璟著重在解決定難軍的整頓問題。既然石敬瑭已經死了,李從璟也不打算對定難軍大肆清洗,不過令將士解甲歸田是題中應有之意。至於党項一族,李從璟則趁機下令,將其貴族遷往洛陽,解除定難軍鎮,改隸行省,並收軍中甲兵,令其民絕狩獵、改種農田。
夏魯奇在雲州滅殺韃靼戰士數萬,令韃靼部元氣大傷,只不過沒有將其滅族而已,往後在草原上,韃靼部頂多算箇中等部落,幾乎沒甚麼可能發展壯大,在數百年後成長為危害邊境的罪魁禍首了。
至於巴拉西此人,雖然其罪頗大,但到底是韃靼部首領,為了安定草原人心,李從璟沒有下令處斬,讓夏魯奇將他押解洛陽,日後隨意給些富貴安置便是。
軍報上言,夏魯奇在解決完雲州的戰事後,就立即動身去了儀坤州。彼處,李彥饒率領的盧龍軍並及支援過去的侍衛親軍,正與契丹鏖戰。
不同於雲州戰事幹脆,儀坤州的戰爭,局面頗為僵持。到底因為契丹是國家而非部落,文明發展的程度不一樣,又且軍力頗大,不那麼好對付。
不過李從璟卻也沒甚麼好擔心的,讓夏魯奇先定韃靼部,再趕往儀坤州,本就是既定之策,相信耶律德光在得知石敬瑭、巴拉西相繼敗亡後,也不會有多大決心跟唐軍死磕到底。按照李從璟的估計,戰爭持續多久,不過取決於耶律德光收服儀坤州的決心,和夏魯奇帶領唐軍在戰場上取得多大優勢。
這邊,殿前軍在靈州停留的時間不長,大戰之後稍作休整不可避免,但也不能耽誤向涼、甘、肅進軍的時機,以免讓吐蕃、回鶻堅固防線。另外,李彥超在南線的攻勢頗為順利,一路高歌猛進,正待按照原定計劃,與孟平合軍共擊河西。
李從璟倒是想去河西、西域看看,“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他也想見識見識邊塞、戈壁、大漠的風情,尋一尋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遺蹟,找一找樓蘭古國的傳說......
不過這些終究只能是想想,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中國之君親臨河西、西域的。彼處太偏僻,道路太狹窄,關山太險要,距離洛陽也太遠,君王若是去了,如有萬一,恐怕連回都回不來。縱然李從璟不懼,群臣也不會同意,萬一宵小作亂,對國家百姓更是災難。
這世上本就沒甚麼人是能隨心所欲的,便是君王也沒有太多自由,說到底大家都身在各自的牢籠,對於籠子外的風景,遠遠瞧瞧也就罷了,不必太過當真。
李紹城則在抓緊時間整頓朔方軍,此戰損失慘重,傷員該治的要治,該退的得退,軍中缺額如何補充,也有講究。除此之外,相關烈士陵園的修建也很迅速,論功行賞之事更是不在話下。
等到紀念此戰的烈士陵園修好,李從璟尋了個時間,帶領軍將眾人去好生祭奠了一番。
靈州城周邊地勢平坦,陵園也就建在平地中,除卻周圍的林子,沒甚麼修飾物。承襲李嗣源之風,李從璟性尚簡樸,軍中也不講究奢華裝飾,陵園就更是如此。石階石欄石碑,俱是簡樸厚重的風格,金戈鐵馬之氣外,帶著些蒼涼的意味。
祭奠當日,數千朔方軍甲士在陵園之前列陣,在林中不息的秋風裡,飲下敬畏國家英雄的烈酒。對於他們這些邊軍將士而言,戰爭就是自己的影子,總是不離左右,馬革裹屍並非慘狀,而是一種奢望,許多一生戍守邊關的將士,在大戰中戰死後,連裹屍布都沒有,不被一把火燒掉屍體,能有個坑入土為安,都是莫大的幸事。
數千塊石碑,數千個姓名。他們活著的時候披甲執銳,列陣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