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昨天已三更,這是今天第一更。這幾天會多更一些。)

耶律敵烈想要撤軍,是因為他知道這場仗再打下去,饒州軍必敗無疑。身為三軍主將,他必須要能認清戰場形勢,同樣,身為三軍主將,有這樣的覺悟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想要撤軍只怕不易。這四周地勢空曠,盧龍軍又佔據高處,況且他們的遊騎到處都是,饒州軍根本無法遁走,而一旦盧龍軍發現我軍撤退意圖,必然不會聽之任之,而若是屆時盧龍軍大舉出動,於我軍而言便是滅頂之災。”

韓仲錫的這番話,字字錐心,耶律敵烈卻也知道那是事實。

“不如遣精銳斷後,拖住唐軍,掩護主力後撤。”

“莫如大軍佯裝撤走,實於半道設伏,待唐軍追趕而至,則殺唐軍一個回馬槍?”

說這話的人,換來的是耶律敵烈惱怒且鄙夷的目光。

這種伎倆對付庸將或許可行,但對付李從璟,根本就是自尋死路。盧龍軍中不缺精銳遊騎,草原地勢又遼闊,若是這樣李從璟都能中伏,那他也不至於能讓饒州軍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多種意見被否定之後,許久都沒有意見再被提出來。

因為已經沒有意見可提。

於是眾人悲哀的發現,這仗繼續打下去,饒州軍必敗無疑,若是不打要走,饒州軍卻又走不掉。

這可如何是好?

韓仲錫自詡多智,這下也沒了主意。

倒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韓仲錫最後的進言是:“事到如今,大王只能先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中選擇一人效忠,而後求其分兵來援,掩護我大軍後撤。”

這個辦法倒是可行。

饒州軍之所以無法相互掩護後撤,不是兵力不夠,而是因為全軍已無士氣,經不起唐軍幾度衝殺。而若是有耶律倍或者是耶律德光的部曲來援,一方面可以讓饒州軍重拾鬥志,另一方面,生力軍也是一股重要戰力。

而一旦饒州軍脫困,無論是加入耶律倍還是耶律德光,都足以讓他們兵強馬壯起來,對另一方形成絕對優勢——也就是說,只要耶律敵烈效忠、求援,耶律倍和耶律德光是極有可能答應耶律敵烈的請求的。

不得不說,這是最後的辦法,也不失為一個良策。

但耶律敵烈在經過一番思慮之後,卻是沒有采取這個意見。

時間不多,耶律敵烈最後做出了決定——去找李從璟談判。

眾人當然不同意耶律敵烈以身犯險,他們並不是不同意這個方案,平心而論這也是一種方法,而且是能最直接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法,打不過就談,這也是兩軍對壘常有之事,但眾人不同意耶律敵烈去唐軍營地,說什麼也要李從璟出來,兩人在各自陣前談話。

“我軍境遇如何,諸位心知肚明,那李從璟豈能不知?最多再戰三五日,我軍必敗無疑,屆時盧龍軍兵鋒所向,你我皆無倖免之理。李從璟手握大勢,怎會多此一舉來陣前與本王談判?只有本王前去唐營,才能彰顯誠意。那李從璟說什麼也是唐朝親王,聲名在外,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天下人的評判,此番縱然談判不成,料他也不至於對本王如何。諸位勿憂。”

耶律敵烈如是說道。不得不承認,他對李從璟可謂是頗為了解。

眾人幾番勸阻不得,韓仲錫自告奮勇,要替耶律敵烈走一趟盧龍軍營,最終耶律敵烈還是沒同意,韓仲錫始終堅持,耶律敵烈拗不過,便答應帶他一同前去。

就這樣,耶律敵烈持節出營,只帶韓仲錫一人,就去了盧龍軍營前。

無論如何,作為一個人物,耶律敵烈的這份膽量還是讓人欽佩。

李從璟正在吃飯,聽說耶律敵烈隻身前來談判,手中的筷子停了停,感到有些意外,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