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五十五 旦為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專為剋制胡騎衝陣。
大唐陌刀,威名赫赫,戰果之輝煌,彪炳千古。
天寶初,安西諸軍初用陌刀,鹹推李嗣業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
天寶七載,高仙芝徵小勃律,與吐蕃會戰於娑勒城,李嗣業率隊持陌刀登山陷壘,凌空而下,攻下敵人所據險絕,唐軍大勝,收小勃律、西域七十二國來獻。
至德二載,唐軍與安史叛軍大戰於長安西南香積寺一帶,敵驍將安守忠、李歸仁率精騎突人唐軍陣中,大陣將亂,李嗣業見勢危急,“乃肉袒持陌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碎。殺數十人,陣乃稍定。於是嗣業率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新傳》記載此戰曰:“步卒三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是役“斬首六萬”,收復西京。
杜甫有詩讚曰:四鎮富精銳,摧鋒皆絕倫。
論及“御奔衝”“殺騎兵、斫戰馬”,陌刀及陌刀陣之威,無任何兵器可以替代。
相傳,恆羅斯之役初戰,唐軍以強弓勁弩,配合陌刀陣,斬大食士兵首級兩萬餘,俘獲四千餘,而己方戰死者僅一百六十餘人,傷者不過四百餘。
陌刀既有如此之威,故而素來為國家依仗之救難“重器”。
德宗被困奉天,內庫出陌刀五千口,以備“城外群兇”。
大和二年七月,出內庫弓箭陌刀三千四百口(只),令度支差送銀州防禦屯田。
大和五年五月,內庫出陌刀百五十口......賜鹽州。
成通四年,荊南、江西、鄂嶽、湘州將健四百餘人攜陌刀......殺賊二三千,馬三百來匹。
沙場戰如龍,陌刀世無雙。
只不過到了藩鎮相互征伐的時代,因為沙場征戰物件有所變化,不再是胡騎,而是以步卒為主的中原兵馬,陌刀陣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義,又因為其它種種原因,這才淡出歷史舞臺,逐漸失了蹤跡。
眼下,杜重威所率之夏州馬軍,便是以党項人為主,而河西騎兵更是純粹的“胡騎”,此時乍見陌刀陣,杜重威怎能不膽寒心悸?
作為定難軍有數的上將,他不是沒見識的粗鄙之輩,自然知道陌刀陣意味著甚麼。
杜重威固然心思萬千,但這些都不在史彥超的考慮範圍內。立於陌刀陣前排正中,史彥超的鎧甲兵刃都無半分不同,此刻他雙目炯然盯向前方,眼見夏州馬軍衝殺過來,罩面下的雙目陡然迸發出逼人的寒意,雙臂一震,將陌刀高高舉起。
與此同時,鼓聲轟隆,如雷翻滾,如天墜地,催人向前。
史彥超陌刀向前一引,前腳踏出,大步向前。其左右之陌刀士卒,莫不同時行動,整個陣型本就嚴整緊密,如此動作齊整向前一踏,正當得“如牆而進”四個字。
以無懼刀山火海之勢,陌刀陣迎向奔來的夏州馬軍。
以夏州馬軍衝陣的地段為界限,大陣中的禁軍步卒不斷向兩翼和後側移動,如雲齊走,如鳥齊飛,重新佈置戰陣。層層疊疊的鐵甲將士,或立盾或持刀或舉槍,踩動著煙塵四起,夾雜著將校的喝令聲,與鐵甲環佩之音交相應和,響成一首氣勢磅礴的樂章。而陌刀陣則仰首闊步上前,步履沉穩,腳步聲厚重而又幹脆,煙塵席捲而來撲打在臉上,也不曾讓將士分神絲毫。所有人目視前方,身穩如山,氣勢如虹,驚天地泣鬼神。
夏州馬軍近至眼前。
禁軍將士,沉腰立馬,高舉陌刀,排列如林,劈斬而下。
陽光在雙刃上一閃而逝。
撲哧聲不絕於耳。
陌刀斬落馬上,則馬首開裂,戰馬轟然栽倒。
陌刀斬落人身,則騎兵皮開肉綻,栽落馬鞍。
一排陌刀手面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