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十六 旦為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老樹葉子都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有老人坐在門外曬著秋日的太陽,微微眯起的眼神說不出是祥和還是落寞,偶爾有打鬧的孩童跑過,老人乾枯的臉上便會露出些許笑容。
李從璟進了一家路邊不遠處的湯餅店,懸掛在屋簷下的酒旗破了兩處,像是一件老衣裳,大堂裡只有三張高腳方桌,板凳也沒有塗漆,邊角已經有所損壞,露出纖維般的表面,不過擦拭得很是乾淨,算不上櫃臺的小桌子後面,坐著一位年輕的大娘子,正在拉著一個三四歲的孩童說著甚麼,還用衣袖給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漬,不時有幾個小孩子在門外朝裡喊了幾聲,那孩童便雀躍的跑出去了,大娘子望著孩子的身影消失在門口,笑著搖搖頭,有溺愛有無奈,低下頭來,將一隻已經快要做完的布鞋放在膝蓋上,一針一線,在她靈巧的手上猶如有了生命,李從璟看到大娘子的側臉,感受到了一股難得的恬靜安寧。
林英和丁黑都在門外不遠處,用不惹人注目的姿態站著,護衛們雖然站得更遠,但都是能迅速衝過來的距離。李從璟叫了一碗湯餅一壺酒,來伺候的是個四五十歲的漢子,面向憨厚老實,雙手粗糙,手指上沾著些許恐怕已經不可能洗乾淨的黑汙,還有肉刺,雖然年齡並不大,但前半生繁重的勞作已經讓他看起來分外老邁,若是跟洛陽的員外富人們相比,後者六七十歲都不可能有這樣的老態。
鋪子裡已經沒有酒了,老漢便讓那大娘子去旁邊的酒肆買點過來,或許是大娘子端坐納鞋的模樣太過完美,李從璟不忍打擾那副畫面,左右他也不差這點酒喝,不過就是山珍海味吃多了懷念以前的味道而已,好在酒肆離得並不遠,用老漢的話說,不過幾步路而已,李從璟才沒有太堅持,等湯餅的時候李從璟跟老漢嘮起家常,說到當下的日子,老漢臉上有了些許紅光,話漸漸多了,人也漸漸放開,嘴裡言說的,無非是節使仁義朝廷有德。
“聽郎君的口音,應該是從中原來的,咱們靈州這地方,郎君可能知道得不多,因為是邊地的緣故,與關外那些蠻子可是臉貼臉,近著呢,就因為如此,邊關上每年都要死人,過路的商賈,戍邊的將士,訊息總是時不時傳過來,蠻子的那些手段,可是殘忍得很,殺人越貨無所不為,跟林子裡的野獸沒甚麼兩樣,哪個不怨恨他們?郎君可能不知道,一年到頭總有那麼一兩回,邊關會興起大的戰事,蠻子大舉寇邊,那死人都是數十上百的,往先的時候,但凡有這樣的戰事,州里動輒就是過千的兵馬調動,那花錢還不跟流水一樣,州里糧秣軍餉不夠,就得咱們百姓出力,雖說每年夏秋朝廷徵收的賦稅不多,但也經不起年年加派那些軍餉糧秣啊,是以這邊地的日子並不好過。”
“但是說到底,誰讓咱們是這朔方的人呢,祖祖輩輩都生在這裡埋在這裡,真讓蠻子入境來了,那就不是每年攤派軍餉糧秣那點事了,那是得家破人亡的,所以大家夥兒雖然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給邊軍籌糧籌餉,卻也沒幾個人有怨言,只要還能活下去就成不管怎麼說,總比流離失所來得強,那些離鄉做了流民的,哪一個不是餓得皮包骨頭,朝不保夕的?要是有個親戚朋友投靠還成,雖是寄人籬下,免不得看人眼色,到底還有口熱飯吃,真要無依無靠的,那活得連狗都不如,能睡破廟、撿菜葉都是好的要不怎麼說,寧為太平犬,不做亂離人呢?”
老漢絮絮叨叨說著話,李從璟很少有所評論,只是扮演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偶爾接上兩句,讓對話繼續進行下去,沒多久,出門沽酒的大娘子抱著陶罐回來了,彎腰曲臀在小桌子上倒了一壺,就給李從璟送過來,李從璟把桌上倒扣著的陶碗翻過來兩個,先給老漢倒了一碗遞過去,老漢起初不好意思萬般推辭,見李從璟的熱情的確是真,就也不再矯情。
飲上一口劣酒,抹一把嘴,憑空就多了一分豪氣,再說話的時候,嗓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