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五十 旦為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報之。國家為我之盾,我為國家之矛,母寧死,不寧負家國。惟其如此,才是真正的漢唐雄風凡此種種,陛下早在出鎮幽州的時候,便在做了,若非如此,百戰軍何以能百戰百勝?”

“母寧死,不寧負家國大唐軍隊正當如此。陛下雄才大略,的確古今少有!”李紹城的話讓高審思感觸良多,不禁陷入沉思,昔年他鎮守壽春,唐軍四鎮八州之兵馬,圍攻近年而不能克,可謂給唐軍掃平江淮創造了莫大麻煩,而在唐軍徹底得到江淮,禁軍騰出手來之後,李從璟卻沒有治罪於他,而是親臨城下勸降,待之以誠。

高審思重忠義,向來也是以忠臣自居,唐軍得江淮後,他本已打定主意,壽春城破之日,便是他自裁謝罪之時,是李從璟當日一番話,讓他大受震動。漢唐兩朝,威重四方,榮耀萬世,高審思身為時人,豈能不心嚮往之?當日與李從璟一晤,他被對方的氣度所折服,認定李從璟能夠重塑大唐輝煌,就如當初漢光武帝一般,故而願意捨身追隨,來做大唐臣子。

此番駐守靈州,朔方軍不過萬餘之眾,而河西、夏州近乎傾巢而出,兵馬接近十萬,靈州之所以能守到今日,與高審思密切相關。前番他不僅坐鎮豐安,以數千之卒,擋住了河西悍勇的攻勢,實際上,大到靈州的防線佈置與防守策略,小到城防的器械構造,都有高審思參與其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若非如此,靈武縣、靈州城也不能如此固若金湯。

人主貴在能得人,且能令人盡展其才,得人越多,才學越多展露,才能達到燦若星辰的效果,最終照亮大唐的天空。

古往今來,但凡雄主,總有許多名臣相佐,終成大業。唐初氣象萬千,便跟太宗之胸懷不無關係。而庸主縱然成就功業,卻不能容人,功業也會有限。趙宋太祖為安坐龍庭,廢盡國家棟梁,故而只能實現華夏之小一統,無法擁有跟漢武帝唐太宗一樣的功業。

彼時,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謂諸將的那番話,“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擇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實在是不知所謂,作為君王,說出這樣一番話,可見其心志已完全不復漢唐雄風。莫說比之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差之甚遠,便是連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邁都遠遠及不上,就更不必說達得到李世民要說出“自古皆貴中華而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句話需要的高度。

漢唐之時,國風強勁,民風豪烈,君主奮發,人有大志。拜將入相,馬上封侯,乃國人之望。所以,漢朝能有耿恭在距離洛陽兩萬裡的西域中,以三百人死戰萬千匈奴而不降,終只存活十三人,留下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典故。唐有王玄策在更遠的地方,因身為使節而受辱,便能憤而一人滅一國。

時下風氣,“人辱我母、我殺之而亡、海內英雄皆爭相納我”。

及至趙宋,此等雄風便只存在於傳說之中,究其根源,趙匡胤心胸狹窄、眼界太小,為君而會勸臣子享樂富貴,其人治理江山又豈能不只顧一家統治之長久?由是而往,後人在這條路上愈走愈遠,程朱理學應運而生,君子六藝棄若敝履,經濟空前繁盛卻只能孕育出幾首詩詞,財富空前鼎盛卻只能滋養貪官冗吏,國風豈能不疲,國人豈能不弱!

此等思想統治漢人千年,人皆固步自封,而失銳意進取之志,東華門唱名一次之貴,而勝沙場殺敵逾萬之尊,誰還信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豪情,誰還理解耿恭寧願死戰而不受降封王的固執,誰還贊同漢明帝為救數百人就甘願調發萬千大軍出戰西域的氣度?

而對雄武豪烈的漢唐之人而言,趙宋百姓之疲弱、明清百姓之奴性,恐怕也是他們萬萬不能理解的。

眼下靈州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

大王你聽我說

南齊小王爺

山河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