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請戰,“攻打滁州,末將請為先鋒!”
王會心懷大暢,“有諸位將軍出戰,滁州焉能不克?”
王彥儔笑著附和,“如今滁州已成囊中之物,諸位將軍請戰,是為探囊取物也,此戰必勝!”
其他將領也紛紛請戰,一時間房中盡是金戈晃動之聲,男兒豪烈之氣不忍直視。
廬州巢縣與和州含山縣交界處有一關隘,名為東關。
巢湖之南,長江之北,廬州與和州交接處,有一片山區,東北—西南走向,東關,即扼守此處之軍鎮,分割廬州與和州。
三國時,此乃吳、魏角逐之要地,至南北朝,仍為軍事重地,隋唐以來,逐漸廢棄。唐軍入江淮後,王會退守和州,便重修東關,以拒廬州。只不過廬州並無唐軍太多兵馬,呈現的是守勢,從未向和州用兵——唐軍用兵和州時,都是從揚州、滁州這樣有重兵的地方進軍,故而東關雖有守卒,卻是不多。
烏江縣在和州東北,東關在和州西南。
一支唐軍自廬州南下,過巢湖,兩日間急行軍百三十里,於這日黃昏時抵達東關關前。
這支軍隊人數五千左右,其中騎兵千餘,面孔大多年輕,其中不乏稚氣未退者,但個個眼神堅毅,神色肅然,身上也有一股精悍之氣,顯然久經訓練。
人皆鐵甲,兜鍪罩面,持矛負弓而帶刀,既顯得殺意凜然,又充滿精銳之氣。
甲士列陣,跪坐歇息,當頭者有三人,正聚在一處商議著甚麼,看他們的甲冑,與身旁士卒無異,乃是大唐最新制式的冷鍛甲,但兜鍪上的羽翎,還是暴露了他們不同於普通士卒的身份。
這三人,中間的那位書卷氣最濃,生得英俊瀟灑,正是江文蔚;左邊那位,眉宇堅韌,身有豪烈之氣,正是在嵩山求學時“食無監酪者無歲”的張易;右邊那位賣相最為普通,卻是眼光獨到,建議李從璟大力興建水師的朱元。
李從璟沒有將長興二年的春帷三甲分開,而是把他們一股腦扔到了江淮,各授指揮使兼錄事參軍之職,使其既有統兵之權,又能參贊軍機,先行歷練,觀其才能,再議後事。
“東關之敵並無防備,速向西方將軍請令,攻打東關!”江文蔚說道,眼中似有流光溢彩。
西方將軍者,西方鄴也,是這五千兵馬的統兵主將。
張易看了一員關山關城,“太陽就要落山,必須速速進擊,在天黑前拿下關隘,否則等到天黑就不好動手了。”
夜襲之策不能常用,因為視線不好,時人有大多有夜盲之症,風險太大。
須臾,軍令傳回,令攻東關。
朱元第一個拔刀躍起,“殺賊報國,就在此時!諸公隨我進擊!”
滁州,全椒縣。
王會等人,正因不費吹灰之力奪得全椒縣而沾沾自喜,視那滁州城為囊中之物,城中財物大可予取予求,然而不等軍議散去,便有信使傳來急報。
“甚麼?北賊進軍東關,這怎麼可能?!”王會第一反應是無法相信。
王彥儔驚訝道:“北賊兵馬,主力在揚州與壽春,其餘各部,多集結在滁州、瓜洲、**等地,那廬州城的守卒,頂多三千而已,自保尚且捉襟見肘,我等不去打他,他如何能有兵力來攻我?”
“千真萬確,北賊兵馬甚眾,號稱有萬餘驍勇!”信使急切道。
“難不成滁州的兵馬迂迴側擊,去打東關了?”有人疑惑道。
“胡言亂語!北賊不要滁州了麼?此時調遣各處兵馬加固滁州城防,尚且來不及,焉敢分兵?”
“那那到底是怎麼回事?”
東關關前,大軍陣後。
西方鄴坐在馬背,凝望大唐兒郎們潮水般湧向關隘,半響,他對身旁的人道:“趙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