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 下,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更)
長興二年春,宋州,虞城。
近年以來,宋州是個沒甚麼故事的地方,藩鎮不強所以不曾有叛亂,非處要地所以鮮有戰事,即便是朝廷大徵江淮,宋州兵也不過是圍攻壽春那四鎮八州中普通的一個。
但宋州並非一無是處,相反,宋州人口稠密農耕繁盛,備受朝廷重視,除此之外,宋州最值得人另眼相看的地方,便是文風鼎盛。文風鼎盛,所以讀書人多。知書達理的讀書人多了,尚武風氣就少些,兵患也就不那麼嚴重。
虞城地處宋州腹心,在宋州城東北。傳聞夏禹封舜子商均於此,稱“虞國”,後來商湯滅夏,都城就在這裡。虞城既有此悠遠之歷史傳承,文化燦爛、文風鼎盛,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今虞城的讀書人中,有一位大家,名叫楊愨。
楊愨在城中辦了一間學舍,遠近聞名。
楊愨很有威望。
便是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直見了他,也是以禮相待。
今日,楊愨在家中待客。
對方是一位老者。
楊愨對他執禮甚恭。
這位老者,叫作王不器。
“黃巢之亂以來,神州陸沉,九州分裂,以至於諸侯林立,彼此征伐不休,亂世之中,最不幸者為百姓,其次就是讀書人。讀書人之不幸,不僅在於朝不保夕,而且求學無路,諸侯伐交頻頻,烽火連天,官學因之受到破壞,讀書人因之無地安生、無書可讀。”王不器喟然而嘆,“每念於此,常使人痛心疾首,夜不能寐!”
楊愨一身儒雅之氣,舉手投足不溫不火,盡是大家之風,聞言道:“我能在此辦得學舍一間,教得學生幾個,也是多仗節使之助,此為楊某之幸,也是虞城書生之幸。”
“文脈不絕,傳承不滅,雖經亂世,而中華仍能是中華。楊兄之功雖然不顯,但若無楊兄這等人,我中華文道早在五胡南侵後,就已成為歷史塵埃了。後世之人,便是從廢墟中找出幾本書,怕是也沒幾個人識得那駢四儷六,更不用說能理解其中之意,我文脈精髓,後世讀書人能見不能識,只因其晦澀難懂,不及拍乾淨灰塵便揚手棄之,真不敢想那是何種場面。屆時主宰我中華子民的學問,真不知是何種妖魔鬼怪,到得那時,中華何以仍是中華?”
王不器飲了口茶,茶雖然不是好茶,但卻沁人心脾,放下茶碗,王不器嘆息一聲,“只是以楊兄的學問,若是隻在虞城教書,未免顯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楊愨微笑道:“王兄專程到虞城來,莫不也是為了做說客?”
“哦?”王不器微微一怔,“難道說,先前已經有人來請過楊兄了?”
“的確如此。”楊愨微微斂眉,“太子殿下的使者,早先已經來過了。”
王不器笑了笑,“不曾想太子殿下竟是與某想到了一處,還搶先了一步。”身子稍稍前傾,目露期待之色,“不知楊兄可曾答應殿下了?”
楊愨搖搖頭。
王不器又是一怔,不解道:“這卻是為何?”
楊愨長長一嘆,望向屋外,目光沉重,如痴如醉。
王不器淺啜了口茶,“楊兄難道不願為後輩讀書人盡一份力?”
楊愨收回目光和思緒,搖搖頭,聲音沉緩,“若能稍稍有利於後進讀書人,我便是舍了這老殘之軀客死異鄉,又有何懼?”
“那楊兄為何不願去洛陽?”王不器微微皺眉。
楊愨低頭望著小案上的茶碗,緩緩道:“自黃巢之亂以來,中原連連戰火,人主為成就霸業,視人命如草芥,不惜讓百姓血流成河,待其稍有根基,為收買人心、沽名釣譽,便網羅士子名流,充入府中養為賓客,何時真的看重讀書人尊敬讀書人了?”
楊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