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今天第一章。¤,昨天重複傳送的章節,新內容昨晚就修改了,網頁上看沒問題,不知為何,app上卻沒有更新,有使用app的朋友,可以上網頁看,電腦手機都能行。)

無論老和尚此時的真心獨白是什麼,李從璟都不會輕易放過他,和尚有信仰是好事,對自己對他人都好,但是很明顯,李從璟專門回身一趟,不是為來聽齊己抒發高桑情操的,他可不是什麼出世的得道高僧,他是俗不可耐的大唐秦王。

所以李從璟在撇撇嘴後問得很直接,“老和尚,朝廷有意使你為佛門領袖,著手整肅佛門,你可願意?”

這個問題出乎齊己意料,天可憐見,這種事他不僅從未想過,而且跟他的本心頗相違背,是以他遲疑了一下,就出言拒絕,“三尺之地,青燈一盞,佛經一卷,貧僧願已足矣,不敢再有它念。”

李從璟相信這是老和尚的真實想法,但他並不願意老和尚如此清心寡慾,至少不能這樣獨善其身,他扶著欄杆道:“自黃巢之亂,天下分裂,諸侯割據,各霸一方,各行其政,甚至各鑄貨幣,各修國史,重演春秋戰國舊事。然則國家會分裂,文化卻不會,文明更不會。”

“佛教自漢末傳入中原,廣佈天下,信徒千百萬,至當世,雖有大乘小乘之別,眾多宗派之分,卻始終在一個佛門中。當今天下,政權割裂,北唐南漢西蜀東吳,我朝要九州重歸一統,固賴兵馬征伐,卻也不可無視文化之系。佛,若只是佛學,朝廷自可不借其力,也無力可借,然佛並非只是佛學,更是佛門、佛教!”

“孤聞,梁晉爭霸中原之際,楊吳借偏安之局,大興文教,禮佛拜道,十年已降,遂有衣冠爭相南渡之事。楊吳之強,非只雄師千指揮,百姓五百萬,更兼英才匯聚,文道昌盛。”

“昔日,晉八王之亂,衣冠南渡,中原淪陷,而江南能偏安百年,緣由不在長江天險,而在世家人傑,更在東晉繼承華夏文統。當是時,以苻堅之雄才,百萬雄師之精銳,仍不免有淝水之敗。由此,江南開亂世承繼華夏道統之局,往後中原每有戰亂,江南無不興盛一時。當今楊吳,正欲行此之事。”

“江南強盛,而不見北伐功成者,非軍不夠強,非財不夠多,拋卻諸多因素,可見兩點緣由,一是江南繁華,煙柳之地,長久偏安則消磨血性志氣,二是英才匯聚之地,必然內鬥尤甚。當年宋祖劉裕北伐有成,之所以萬古功業毀於一旦,不能不說此因甚重。當今之楊吳,雖偏安一隅,不及東晉之強盛,然其成勢未久,好比朝陽,正朝氣蓬勃之時,暮氣未現。而徐溫、徐知誥,皆少見雄主,倘若使楊吳上下合力,則朝廷不能不深為忌憚。”

“佛門現今既然強盛,在楊吳勢力亦大,朝廷欲征服楊吳,豈能對佛門視而不見。再則,朝廷行新政,重算民田,寺院所受波及甚大,朝廷不願佛門動亂,更不願此舉出現襄助楊吳的遺漏。而老和尚你派主張,正和朝廷用意,故而朝廷望你整肅天下佛門,配合朝廷新政,同時襄助朝廷伐吳大業。”

佛門影響力之大,可非信口胡謅,晚唐時,寺院“建置漸多,梯度彌廣”,甚至出現“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其七、八”的恐怖景象。為逃避賦稅,不但大批成年人剃度為僧尼,便是兒童也多“遁入空門”。

周世宗柴榮幹滅佛這件事時,有過這樣一番話:“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錢,豈有所惜哉!”

後周顯德二年,周世宗下令廢除寺院三萬零三百三十六所,即便如此,後周境內保留的寺院仍多達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同時,柴榮下令大批僧尼還俗勞作,禁止私度僧尼,同時拆毀天下銅造佛像,用來鑄錢。

李從璟這番話說的誠懇,但明顯不合齊己心意,他不願過多沾染俗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