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啟誦6,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權者輕徭薄賦,使得百姓能吃飽穿暖,亦需要地方風氣清明,貴人不作惡多端,貧民不好逸惡勞等等。
其次,李琪想到李從璟震驚天下的軍功——救渤海、破契丹!
契丹夷族,昔日在天朝面前唯唯諾諾如若螻蟻,而今為禍邊境年年劫掠,天下有識之士誰不憤慨?誠然,李從璟坐鎮盧龍,有護衛邊境之責。但防守與進攻有多大差別,李琪雖為文官,也能體會李從璟傾注其中的無數辛勞與心血——事實是,他原本無需如此,他既無朝廷嚴令,也無情非得已的苦衷——他為何會如此?他為何寧願冒著滔天風險,也要堅持以一地戰一國?
李琪不知道這其中內情,更不知李從璟當時心裡所想,但他知道,因李從璟這數年之功,使得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北地邊境,不說永絕兵患,以李從璟自己所言,至少十年之內,北境再無戰事!
看那份傳遍天下的城下之盟:稱臣、納貢、賠償戰爭損失!稍有血性之人,誰見了不拍手叫好?
四方邊疆何以安定,天朝國威何以彰顯,子民自尊何以建立?便在於此!
“秦王秦王殿下,你為何要做這些?”李琪低聲呢喃。
“為了天下太平!”墓地,李琪驟然拍案而起!
難道只允許你李琪不忍見黎民苦難,他秦王殿下便不能為民謀福?難道只允許你這個讀書人想要天下承平,他這個沙場宿將便不想國泰民安?難道只允許你這個臣子想再見大唐鼎盛,他這個秦王便不想萬國來朝?
這天下豈有這樣的道理!
就因為你李琪自認為歷經沉浮,看多了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慘狀,又虛長別人幾十年?
真是豈有此理!
李琪仰天長笑。
笑聲極為暢快,如已忍之數十年。
既然秦王如此,毫無疑問,陛下更是如此。
既然如此,我李琪何惜老殘之軀,而欲有所保留?
李琪重新坐下來,提筆,穩了心境,鋪開一張新紙,目光如電,筆走龍蛇。
“內政之要,‘十難十對策’論之已盡,臣無所贅言,唯兩川與荊南,臣略有淺見兩川應急圖而緩擊。孟知祥不遵朝廷法令,言行皆由他心,長此以往,朝廷威嚴必被此輩宵小蔑視,而助漲其狼心野心。朝廷倘若放任不理,好比縱虎在山,日後必為大患。”
“急圖,朝廷當速作應對,打壓其跋扈之氣焰,而限制其在兩川之勢力,不使其有尾大不掉之時;緩擊則在急圖之後,孟知祥既受制約,難免不滿,朝廷若擊之甚急,其必狗急跳牆,如此則對朝廷當下不利也;而困虎於窮山,餓其體膚,乏其心力,日久天長虎不為虎,捕之何其易也。”
“臣獻一策:朝廷可下令免西川三秋之賦,而令孟知祥興學興農,如此蜀民必定感念陛下恩德,而孟知祥無力興風作浪,如是陛下不僅盡得蜀地之民心,他日陛下但有詔令,蜀地軍民必定爭相應詔”
“荊南實應緩圖而急擊,緩圖,意為養虎於籠,且磨利刃,急擊,意即待利刃已鋒,當以雷霆之勢殺虎於籠。”
“何也?高季興者,貪婪又膽小,且少羞恥之心,好比鼠首兩端,倘若朝廷予其重壓,則高季興定生貳心,倘若王師不能速克荊州,則高季興必舉地投他處。是以朝廷需得先穩其心,不妨準其所請,予其所請忠、萬等州,待王師蓄力完備,驟然進擊,必能一勞永逸!此即為養虎於籠,割肉為食,待虎飽食鬆懈之際,殺虎於籠也!而朝廷在予其忠、萬等州前後,略施小計,則不必擔憂養虎為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