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頃,李彥超等盧龍軍將領到了,包括先前一步返回的李彥饒。眾將披甲而來,無不精神抖擻,兀一進帳就叫帳內充滿金戈之氣。見禮之後分次落座,鐵甲環佩之聲如風過疏竹,諸將眼巴巴望著李從璟,目光中滿是激動之色,如李彥超所言:“盧龍全軍上下,厲兵數載而無一戰,好比多年不知肉滋味,嘴裡都淡出了鳥來!”

李從璟坐在帥位,莫離等人各居左右,他沒著那套量身定做的明光鎧,只是一身青袍,雖則如此,戎馬多年積澱下的殺伐之氣,卻是在他眉眼間展露無遺,長髮青袍,此時更叫他倍顯儒將氣質。

“國之所以有甲士,在為國所用也,若不能征戰沙場,甲士便成了閒散之人,養之無益不說,久而久之也會成為空架子,為世人所輕視。今日孤王召集盧龍軍於芙蓉鎮,便是要爾等再度為國出戰,討逆賊,擊不臣,沙場建功,彰顯我》大唐軍威。”李從璟環顧諸將,話音雖不重,卻擲地有聲。

“盧龍軍數載未戰不假,但請殿下相信,盧龍軍兩萬將士,卻沒在這些年落下本事,成為空架子!”李彥超胸膛拍得砰砰作響,“只要殿下一聲令下,盧龍軍翻山渡河,越長城、入草原、殺蠻賊,絕不會比當年差了!”

李從璟微微頷首,算是認可李彥超所言,“盧龍將士如何,沒有人比孤王知曉得更清楚,論及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盧龍軍當數當世精銳,如若不然,大唐也不會將鎮守帝國北境的任務交予爾等。”

話至此處,李從璟稍作停頓,而後意味深長省視眾將,“然則,此番孤王召集爾等,將要發兵北上,進入草原作戰,根本意圖何在,爾等可清楚知曉?”

李從璟此言一出,眾人面色各異,不乏面面相覷者,卻都一片默然。

在座都是盧龍軍高階將領,契丹形勢如何,自幽州出發前李彥超便已向眾人通報過,耶律倍西征、耶律德光舉事的細節,能知曉的眾人都知曉,然而深究此番出兵的根由,眾將卻知之不深。

甚至不乏有思維活躍的,認為此戰值得商榷。

為何?

凡戰,必有戰略目標,有發動戰爭要達到的目的。那麼此戰的目的在何處?

耶律倍、耶律德光兄弟相爭,是契丹內耗,原本兩人實力相當,鏖戰之下,自然能最大限度消耗契丹國力,大唐大可冷眼旁觀。

既是如此,盧龍軍北上,幫誰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畫蛇添足。

況且,耶律倍為應對盧龍軍北上,本有佈置,此番唐軍出長城作戰,必然不會輕鬆。盧龍軍只有不到兩萬之數,且多為步卒,如今的契丹雖稱不上全民皆兵,卻也差不了太多,主力乃是騎兵,在千萬裡草原上,盧龍軍無論如何佈置戰術,天然的劣勢是掩蓋不了的。

凡此種種,構成此戰值得商榷之處。

李從璟見眾將不言不語,佛然不悅,“諸位都是盧龍柱石,昔年頗受孤王教導,乃帝國所依仗固北境、拓新疆之利刃也,今集大軍於此,大戰在即,卻對戰爭意圖都沒有見解?”

他這一皺眉,不怒而威,帳內都是久歷血火之輩,沙場宿將,一見他這番模樣,卻無不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面色皆顯尷尬。

最終還是李彥饒接過話,起身抱拳道:“回稟殿下,此戰意圖,我等雖有推測,然恐有遺漏,還請”

李從璟揮手打斷他,“既有推測,且先說來。”

“是。”這般天氣,李彥饒的額頭已可見細汗,他理了理思路,“四年前,我等隨殿下轉戰渤海、馬踏西樓,最終逼死阿保機,大敗契丹,扶耶律倍登位,使大唐國威再度彰顯於草原,令草原諸部無不對大唐俯首稱稱臣,此乃國之盛舉。今,耶律倍背信棄義,不顧當年協議,執意出兵黑車子室韋,僭越臣子本分,置大唐天威於不顧。若大唐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