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從璟看罷手中李紹城的血書,默然不語,將其收入懷中,讓孟松柏牽來戰馬,一言不發上馬而去。
李紹城所言不錯,北山一役的敗北,的確丟失了好不容易開啟的局面。原本,閬州雖破,遂州猶在,加之郭威進軍合州,近則與夏魯奇呼應,遠則與北路軍呼應,大軍壓境,兩川馬上就要陷入困境。若是劍州能夠攻克,不對兩川震動多大,對兩川軍民士氣打擊有多大,三面夾擊之下,兩川覆滅在望。
而如今,大好局勢,毀於一旦,先鋒的確可以退守劍門,等待李從璟率領主力趕到,然則,劍州的援軍,也在源源不斷趕來,兼有北山之勝,可想而知,士氣高昂,接下來的仗自然不好打。
此時,李從璟只知先鋒軍敗,還不知導致萬軍潰散的蜀兵,不過千餘人而已。若是他知道了此間細節,恐怕要氣得吐血,他為將為帥這麼多年,從五百人攻下新鄉、共城、淇門,三千將士淇門建軍,提百戰軍轉戰盧龍,聯合各方馬踏草原,還未吃過這樣的虧。
當然,事後李從璟知道了北山一役的詳情,也的確震怒,並且將其引以為生平用兵之恥。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且李從璟出了劍門關,李紹城、李從珂、石敬瑭等人,俱已回到關隘,聞聽李從璟到了,都卸掉披掛,著了白衣,前來拜見,意為請罪。
李從璟出關之後,未去居處,而是披掛齊整,立於校場,下令橫衝軍集結。李紹城等三人來拜見的時候,看到的是面無表情、鮮衣怒馬,在檢閱將士的兩川四面行營都統。
“末將拜見大帥!”三人在李從璟身前垂首參拜,良久,卻只聽見較場上將士往來賓士聲、甲冑相撞聲,未曾聽到面前的統帥有隻言片語。
秋風蕭瑟,不知等了多久,直到三人額頭滲出汗水,才聽到橫衝軍都指揮使高行周大步前來,在三人身旁,向統帥覆命:“奉大帥令,橫衝軍集結完畢,請大帥訓示!”
李從璟策馬往前兩步,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鐵甲將士,開口沒有訓示∫∮∫∮∫∮∫∮,m.∞.co♂m,只簡單下達了一條軍令:“攻佔劍門縣,往北山紮營!”
——北山之敗後,三軍逃散,劍門守軍望風而走,和眾將士一同退守劍門,那龐福誠、謝鍠兩人,引了數百人,輕輕鬆鬆將劍門縣再收入囊中。
高行周挺胸應諾,翻身上馬,領軍而行。李從璟越是沒有訓示,意思便越明顯:攻下劍門縣、紮營北山,毫無難度,無需贅言。至於紮營北山之後如何,更不用李從璟多,必要修建七萬大軍的營地。而這其中,若是出了什麼差錯,自有軍法-論處,以李從璟的治軍風格,絕不會留情。
在高行周看來,用禁軍去攻劍門縣,去北山紮營,可謂殺雞用牛刀,這本是先鋒的任務,先鋒沒完成,便由他們來做,他們既然是禁軍,就得拿出禁軍的樣子來。出差錯?那是在開玩笑!
佈置完橫衝軍的行動,李從璟這才將目光轉移到李紹城、李從珂、石敬瑭身上。
李紹城之所以能活著,是丁茂眼疾手快,在他自刎的瞬間,將其攔下,之後,史叢達率一部靜難軍前來接應,李紹城這才得以活下來。而至於李從珂、石敬瑭兩人,為何能活著——他們倒是沒有理由能不活著。
三人神色俱都慚愧,卻又各有不同,李紹城面容坦然,已做好被軍法處置的準備——他甚至很希望被處置,如此,他內心的負疚感便會上一些。
北山一敗,先鋒大軍一萬五千餘將士,死傷過千,這其中,戰死者寥寥,多是逃亡時,自相踐踏而死。也多虧龐福誠、謝鍠人手不足,否則,追殺之下,死傷必定慘重。
雖則如此,將士逃亡途中,丟盔棄甲者數不勝數——盔甲畢竟沉重,很影響逃命的速度,是以但凡大潰之軍,基本都會脫掉甲冑、扔掉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