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來歷史的軌跡確有其必然性,兩川之局也沒因為死了一個董璋而有本質改變,惜乎彼時李從璟遠在幽州,權勢未成,對兩川之事愛莫能助。

“早先孟知祥暗中支援高季興,蠱惑其謀反自立,用意便在以荊南吸引朝廷注意,進而消耗朝廷軍力、財力,使得朝廷無暇西顧。只是孟知祥不曾想到,荊南會被我兒如此輕易平定,荊南之役,我大唐非但未曾自耗軍力、財力,國庫反而因其得到補充,往後要用兵兩川,荊南之財足夠三成軍資。”

談及孟知祥,李嗣源免不了很生氣,對方不遵朝廷詔令,李嗣源當然很沒面子,可以說自繼位以來,李嗣源沒少在孟知祥那裡受氣,皇帝被臣子再三拂了面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成軍資云云,李從璟不置可否,

李從璟問道:“前些時候,孟知祥上書,請求朝廷準其將家眷接往成都,此事不知父皇如何決定?”

郭崇韜平蜀,孟知祥並未參與,他成為西川節度使本就是猴子摘桃,他的兒子孟昶並及瓊華公主仍在洛陽——瓊華公主,乃是莊宗堂姐,孟知祥之妻。孟知祥野心膨脹,在蜀地胡作非為,也算是“內恃帝威、外擁強兵”。

李嗣源氣憤道:“孟知祥先是私留財絹,後又殺我朝廷大臣,如今連家眷都不肯留在洛陽,叛國之心昭昭,朕豈能容忍此舉!”

“私留財絹”說的是孟知祥私自截留蜀國國庫的錢財,“殺我朝廷大臣”說的是孟知祥殺西川兵馬都監李嚴。

李嚴此人,李從璟有所耳聞,知曉對方乃是幽州人,弓馬嫻熟,辯才堪稱冠絕當世。其人初仕燕,為刺史,同光年間,為客省使,奉莊宗之命出使蜀國,此行不僅才驚蜀地,讓蜀主蜀臣大為敬佩,他也窺破蜀國虛實,察覺到王衍失政,故知蜀地可取,還朝後如實奏報莊宗,史說“平蜀之謀,始於嚴”。

郭崇韜領軍伐蜀,李嚴為三川招撫使,“嚴與先鋒使康延孝將兵五千,先驅閣道,或馳以詞說,或威以兵鋒,大軍未及,所在降下”,功在三軍之先,風采令聞者折服。王衍欲降之際,給康延孝遞信,明說若是李嚴先來,他即開城投降。

康延孝因為討蜀之謀始於李嚴,擔憂王衍這是要誘而殺之,故此不同意李嚴去,但李嚴卻是“聞之喜,即馳騎入益州”。王衍見了李嚴,毫無害他之心,反而“以母、妻為託”,可見王衍對李嚴的認可程度。

此番李從璟南行荊南之際,李嚴自請為西川監軍,當朝為掌控西川虛實,加強對西川的瞭解,遂允之。李嚴臨行前,他的母親勸他不要去,對他說:破蜀之謀本就是由你而出,蜀人恨你入骨,如今你再入蜀,蜀人必定要害死你。並表示你要是執意入蜀,那就是永別了。

李嚴不聽,只說“為人臣,食君祿,當為國效力”,而後入蜀。

李嚴入蜀,孟知祥殺之。

一代風流人物,英才忠貞之士,本應再展才華,為國立豐功,青史留美名,卻就此隕落,不得不讓人嗟嘆。

李從璟道:“武力平蜀,已不可避免,然要行此事,先需有‘四得’。”

“何謂‘四得’?”

“一得國政穩如泰山,二得邊境不起烽火,三得兩川詳盡虛實,三得伐蜀之師五萬。”

“國政日趨平穩,藩鎮無不臣服,新政推行百姓歸心,再有二三載,可得穩如泰山;北境草原諸族自顧不暇,南境唯獨楊吳摩肩擦掌,然則而今你既俘得徐知誥,當可以交還徐知誥為條件,與楊吳暫定互不興兵之約;兩川之虛實,以軍情處之能,假以時日,亦不難了解;唯獨伐蜀之師五萬,二三載不能得。”

“河陽有百戰軍兩萬。”

“吾兒之意是?”

“父皇,今秋若得豐收,朝廷當揀選中央軍,重塑朝廷侍衛親軍與天子六軍!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