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更。)

在李從璟的構想中,軍隊的核心價值是忠君愛國,軍隊的行為標準是服從命令,軍隊的基本精神是追求戰功與榮耀,一支真正的王者之師,一定要有上下皆認準的是非標準,而綜合這一切,最終形成的就是戰力。

對,即便是在李從璟的認知中,塑造一支軍隊最重要的標準,追根揭底,還是戰力。只不過這種戰力,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悍勇,能在戰場上擊潰對手,而是真正的如臂指使,是一柄不會傷及自身的利刃,是始終能成為帝國依仗的暴力手段。

一言以蔽之,軍隊成為帝國守護神,而帝國給予軍隊榮耀,這就是李從璟的建軍思想要達成的目標。

軍隊不是流氓群體,將士不能只知道廝殺搏命,稍有地位就恃強凌弱、欺辱百姓,上至統帥下到士卒,都要明白他們為何而戰,都得知曉他們自己的歸宿,都要明白他們存在的意義。否則,亂世的軍隊始終都只能是亂世的軍隊,而不能成為開創盛世,進而成為帝國征服四海的利器。

趙弘殷曾與安重榮言,他不知作為軍人的意義,也不忿于軍人沙場流血而不能被世人知曉的不公,故而他的夢想是成為一代名將,揚名天下,為世人所銘記。

而現在,李從璟要賦予大唐每一個將士,他們成為軍人的意義,為他們樹立畢生追求——這些東西,士子曾有,士大夫曾有,他們也的確曾一度成為民族的脊樑——在這個層面上,李從璟要讓每名大唐軍官都是士子、士大夫,也要讓大唐每名將士,都知禮法、明是非,他要經過他的雙手建立起來的大唐軍隊,成為這個民族這個帝國的脊樑!

當然,李從璟也要帝國子民都尊敬、愛戴他們的戰士。

石首立碑,建陵園、祭英靈,正是源於這個思想。

當然,要實現這個構想,非是單純建設軍隊能達到的,它包含了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李從璟並不急於求成,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堅信一定能做成這件事,這是他穿越而來,一路成為百戰軍統帥,成為大唐秦王,往後成為大唐帝王,要獻給這個時代、獻給這個民族的答禮!

李嗣源方才說,五萬王師,二三載不能得,其因也正在於此。以目前新政勢頭看,二三年後,大唐並非不能養活五萬中央軍,而是來不及塑造數量高達五萬而又符合王師標準的禁軍。

李從璟貢獻百戰軍,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於此。眼下的百戰軍,是最貼近帝國需要的那種王師的軍隊,有百戰軍作為底子,再以演武院學員為骨幹,二三年內,帝國就能拉起這樣一支精銳禁軍。

——當然,以上所言是禁軍軟實力,硬實力禁軍自然也不會落下,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各項配置,禁軍不僅不會落下,也應當而且必須冠絕帝國。

用此種禁軍攻伐蜀地,李從璟才有絕對把握勝得乾淨利落。

“如今,天下諸國皆有兵馬大元帥,唯我大唐無此職,如今既要揀選禁軍、重塑侍衛親軍與天子六軍,又得改良軍備,不可無人統領此事,朕意,加封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知天下兵事,總理此務,你可願承此重擔?”李嗣源最後拍板此事,原本李從璟荊南之行有成,該加以封賞,此職可謂正當其用。

李從璟當仁不讓,自無不應之理。

李嗣源笑道:“對了,如今從榮、從厚皆已到了任事之齡,尤其是從榮,再過兩年就要加冠,朕有意外放他兄弟倆領軍,又憂其未經磨礪,恐不能勝任,此番你整肅天下兵事,正好帶上他倆,讓他倆有所鍛鍊,以利日後也能成為國之賢良。”

李從榮、李從厚,一個年方十七八,一個年屆十四,的確到了用事之齡,尤其前者。去歲李從璟與安重誨相鬥時,孔循嫁女於李從榮,說起來在這件事上,李從璟一直頗覺有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