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契丹軍在慌亂之中後退,原本緊-合的軍陣隨即出現縫隙,李彥超、郭威等抓住時機,令唐軍揮師急進。契丹軍抵擋不住,被唐軍突破防線,從軍陣中堂而皇之殺過去,入了營州城。
李彥超、郭威等入城之際,李從璟已經從城頭趕過來,他走下甬道,正好碰到上來交令的兩將。兩將皆神色振奮,見面就拜,“見過軍帥!”
李從璟哈哈一笑,“恭賀兩位將軍,為我阻擊耶律魯多萬騎大勝而歸,賴兩位將軍之勇,營州之困已解其半矣!”
李彥超、郭威俱道:“擊破耶律魯多,全賴軍帥妙計,末將不敢居功!有軍帥運籌帷幄,我等要解營州之困,實易事耳!”他二人這番話得真切,也是他們心中的真實想法,尤其是李彥超,經此勝,對李從璟已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日孫二牛以性命換回耶律魯多率領萬騎,繞道側後進擊的訊息,盧龍軍諸將皆以為大軍已入困局,只能南撤以圖自保。在這種情況下,是李從璟力排眾議,堅定諸將抗敵決心,又拿出瞭解圍之策。李彥超初聞李從璟阻擊耶律魯多之計時,便驚歎不,呼之絕妙之策,認為大有可為。
此番與百戰軍主力東征,依照李從璟的佈置,先是示敵以弱,佯作潰退,而後一路拋散財貨,誘使契丹大軍爭搶,在其陣型大亂之際,伏兵盡出,果真大勝耶律魯多。論功勞和行為含金量,謀劃佈置的李從璟,要比衝陣廝殺的李彥超等人高得多。
李從璟將李彥超神色收在眼底,見對方誠心拜服,心中大是欣慰。李彥超是盧龍軍有數的大將,因久在邊境,常與契丹作戰,難免自持身份,心生傲氣,不僅他是如此,盧龍軍上下亦如此。
李從璟北上之後,先是裡應外合讓君子都在葫蘆口夜襲耶律德光,隨即奔走草原如閒庭漫步,後又克平州、復營州,如今更是依靠謀略和膽氣取得擊耶律魯多大捷,將唐軍從困境中救出,凡此種種,僅軍功就足夠震撼人心,更不必在平州種種舉措,為他贏得民心、軍心,被稱之為“幽雲之福”了。
眼下李彥超都已誠心拜服,遑論盧龍軍普通將士。李從璟充任幽雲防禦使,要接替李存審坐鎮幽州、統領盧龍軍,困難重重,對外有契丹這個勁敵,對內也要收服桀驁不馴的軍心、散亂的民心。如今看來,此兩者都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是對內乃是對外之基石,李從璟得到李彥超等將的“歸心”,內部穩固了,日後對外便縱有千難萬難,他又何懼之有?
李從璟欣慰異常,免不了拉著李彥超,一陣勉勵,“將軍乃邊軍柱石,有將軍衝殺在前,本帥之策方能湊效,邊地賴將軍和全軍將士而安!”他欣慰,被他拉著的李彥超何嘗不欣慰?
望著燈火下這張年輕的面孔,聽著對方的鼓氣之言,感受著身周金戈鐵馬的氣息,李彥超心中感慨萬千。
自家父親身體如何,身為人子,又久在李存審身邊,李彥超再清楚不過。然而,他本身資歷不足,尚不能獨領一鎮,何況是幽雲這樣的邊境重地?在這種情況下,李彥超也知道李存審被人接替,由他人來統領盧龍軍是必然,
如此一來,來統領盧龍軍的是什麼樣的人就值得關注了。
盧龍軍軍鎮在幽州,戍衛大唐北部邊境,是幽雲最重要的軍事重地,如今契丹雄踞北方,時常入侵,且耶律阿保機素有飲馬黃河之志,在如此境遇下,盧龍軍統帥的責任、風險,都不可謂不大。李彥超身為盧龍軍大將,自然要為自身和盧龍軍上下萬餘將士身家性命考慮。
在李存審上書請歸朝中後,李彥超原本以為,朝廷會派遣一員資歷老、實力卓絕的名將前來幽雲坐鎮。他暗地裡和李彥饒等人合計過,這個人選,最好莫過於大唐番漢副總管李嗣源。只有李嗣源這樣的老將、名將,才能應付日益強大且狼子野心的契丹蠻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