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契丹軍大舉北上、東進是必然,要遏止其勢頭,不經歷幾場硬戰是斷無可能的,這是前提,否則以游擊戰拖延其步伐的戰術也就無從談起。

在耶律阿保機尚且不知幽州軍已入渤海,或者說知曉但未來得及做出有效安排的情況下,主動出擊,以攻為守,力求以幾場勝利,來爭取第一階段戰略目標的實現,這就是李從璟的戰略安排。

李彥超、蒙三、李紹城與大錫榮、李衛、大明邢等將,領過軍令之後,點齊部將,帶上兵馬,即刻開拔,而李從璟和大明安坐鎮伊臺,掌控全域性。

大明安雖然交出了軍事指揮權,但那更像是一種委託、授權,並非將渤海軍真正交給了李從璟。幽州軍與渤海軍的同盟關係,更像是平等合作。兩軍合兵,沒有太多時間磨合,更好的征戰方式是“各自為戰”,然而李從璟之所以讓每路大軍都由幽州軍和渤海軍組成,卻有他的考慮。

大軍開拔第三日,前方傳回訊息,各路遊騎、斥候陸續發現契丹軍蹤跡。

情報很快從各方面彙集到李從璟手中。

方圓百步的大廳中,不時有人進出,軍情處將情報匯總,參謀處甄選分析,最後由莫離拿著最終檔案到李從璟和大明安面前,“契丹軍在攻克扶州之後,依例在附近州縣大行劫掠,士氣高漲,日前整軍出發,分由三路向東、北、南進軍。觀其行,我們推測,向南,耶律阿保機意在攻克南部長嶺府後,進而攻佔鴨淥府、南海府,向北,則在攻克涑州後攻向鄚頡府,其中軍則向東,直入渤海國中京顯德府。若其勢成,不出半載,渤海國半壁江山盡入契丹之手,而契丹軍也將完成對龍泉府的三面包圍,只待最後集中力量,致命一擊。”

“不出半載”云云,顯然是顧及大明安顏面,有意延長了戰事期限,實際上以契丹軍力,要攻佔渤海國這半壁江山,三個月都嫌多。

大明安聽完莫離的話,臉色很是難看,這倒不是莫離預計渤海國半載將亡,而是因為形勢的確嚴峻。

耶律阿保機擁有二十萬大軍,揮斥方遒,征戰佈局自然是濃墨重彩,堂堂正正就是泰山壓頂之勢。

之前李從璟和大明安所想,將契丹軍限制在扶余境內,顯然太過樂觀了些。

——這是國戰。

一場參戰人數累計超過三十萬的國戰!

莫離看了大明安一眼,繼續說道:“契丹向北而來的大軍,人數三萬上下,距離我出雙通的大軍已不過兩日路程,如何區處,還有待迅速決議。”

準確來說,雙通、九陽、伊臺,都在扶州東北,涑州、鄚頡府也在其東北,前者正好位在中央,契丹北征之軍要進入涑州、鄚頡府,雙通、九陽、伊臺是必經之地。而對契丹軍來說,必經之地,即為必克之土。正面交戰,避無可避。

渤海國全境,五京十五府,西京鴨淥府、南京南海府、中京顯德府,都是富饒之地,民眾財厚,相比之而言,涑州、鄚頡府因位在北部,土地相對貧瘠,人、財較少,城池較小,這也是為何契丹軍在留下一部分兵力鎮守扶州後,北征之軍僅有三萬人的原因。

局勢如此,李從璟沒有與大明安囉嗦,當機立斷,道:“契丹勢大,與其主力交戰,我等斷難取勝,既然如此,柿子先挑軟的捏。集中兵力,先滅其一部,消耗其有生力量,乃是正道。傳令三軍,左翼李彥超、右翼蒙三,向中軍李紹城聚攏,合力吃下契丹北征的這三萬人!”

雙通、九陽、伊臺三城,相距不遠,三軍聚集不過需要一兩日時間。

“領命!”令箭一出,信使離營。

大戰一觸即發。

......

自扶余入顯德府,需要經過涑州與長嶺府之間的交界地帶,最後渡過涑沫江,即可進入顯德府境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